
(1) [put off]∶推迟
把讨论推延到明天
(2) [postpone;defer]∶延期
推延一年付款
(3) [delay]∶拖延搁置
推迟;拖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居士丈室染疾,使汝 毗耶 传语,速须排比,不要推延。”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酒劝到根前,只办的推延。桃花去年人面,偏怎生冷落了今年。” 明 唐顺之 《行总督军门胡手本》:“沙上贼久将有变,而诸将推延,犹未上沙剿贼。”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 郝达三 被大家鼓荡到不能再推延的一晚,才拿出皇历,选了个宜出行的日子。”
“推延”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推迟、延迟原定时间”。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推延”表示“把预定的时间往后改动”。该词由“推”和“延”两个语素复合构成,前者含主动施力的动作意象,后者强调时间维度的延长,组合后形成时间维度上的主观延迟义项。
在具体用法中,《汉语大词典》列举了三种典型语境:①因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被动延迟,如“工程因暴雨推延两周”;②主观选择性的暂缓实施,如“他推延了外出计划”;③公文用语中的正式表述,常见于“会议推延至下月举行”等官方通告场景。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推延”与近义词“推迟”存在语体差异——前者多用于书面语体,后者更常见于日常口语。其反义词体系包含“提前”“提早”等时间前移概念,而近义表达则有“延缓”“展期”等专业术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八百词》强调该词的及物属性,其典型句式为“推延+时间状语(日期/会期/工期)”,在否定句式中常与“不得”“不宜”等否定副词搭配,如“重大决策不宜推延”。
“推延”是一个动词,指因客观或主观原因将原定时间向后推迟,使事情未能按计划进行。以下是详细解析:
若需进一步辨析其他词汇或例句,可提供具体语境以获取更针对性解答。
安节败露半拆别籍异居兵镇补救朝饔夕飧车家伧头车师冲穆传红怠业点草架断开顿首再拜蕃蔽风荷府记关扃贯习过磨海容寒柝灰骨秽汙简达机缚锦鳞鸡人究测卷层云倦程穅核郎榆老练垒城临界牦缨目染耳濡弄精魂潜心笃志青春子青泥岭清妍痊减拳拳盛意却去荣盛繠宫牲碑十殿私酤死河肆器肃倡外放文轨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