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爽然自失的意思、爽然自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爽然自失的解释

见“ 爽然若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爽然自失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茫然无措、怅惘若失的心理状态。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对其释义、出处及用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茫然无措

    指因内心困惑或失落而不知所措的状态。《汉语大词典》释为“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

  2. 怅惘若失

    强调因事与愿违或理想破灭而产生的空虚感,如《辞海》注解:“爽然,茫然貌;自失,若有所失。”


二、语源与典故

该成语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司马迁借贾谊读庄子《鵩鸟赋》后的反应,表达其对生死、得失观念的顿悟与迷惘交织的复杂心境。


三、用法与情感色彩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28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
  2. 《辞海》(第6版缩印本,第175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3.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2014年。
  4.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司马迁,西汉。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引用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爽然自失”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茫无主见或遭遇变故时感到无所适从、失意茫然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1. 核心含义
    指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或复杂情境时,因失去依托或判断力而表现出的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即体现对人生境遇的困惑与反思。

  2.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爽然若失、茫然若失、怅然若失
    • 反义词:泰然自若、胸有成竹

出处与用法

  1. 文献出处

    • 古代典籍:最早见于《史记》中对屈原的评述,后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小翠》中也有用例(“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 现代用例:朱自清在散文《那里走》中曾用此词描述心境的矛盾与无奈。
  2. 语法与结构

    • 结构: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
    • 示例:
      • “他听闻真相后,爽然自失,久久不能言语。”
      • 曾国藩书信中提及“足使挟洋人自重者爽然自失”,讽刺崇洋心态。

权威性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扩展例句,可参考《史记》《聊斋志异》等原著,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姑办解鞭箠博浪椎瞋詈充历村妪钓贤雕幰动觉敦确赴选干咳高例公同规银豪崛黑头黄金轮恢谑家婢系泊惊夫津卒纠风疾雨举鼎絶膑宽诞灵方流凘鲁人回日鲈鱼鲙慢腾腾茂勋你贪我爱抛嚲骠信披罗戴翠皮鞵钦风寝食俱废啓涂然明容悦膳啗商品粮身城神龙设譬石玉昆饰知四始夙好听见风就是雨通逆屠疈违从位阶无缘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