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酒食。《新唐书·郑从谠传》:“ 从讜 以餼醪犒军, 克用 隃谓曰:‘我且引而南,欲与公面约。’”
“饩醪”是古代汉语中由“饩”与“醪”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分释如下:
一、单字训诂
饩(xì)
本义指馈赠他人的粮食或活牲口。《说文解字》释为“馈客芻米”,《左传·僖公十五年》有“晋饥,秦输之粟”的记载,其中“粟”即属“饩”的范畴。后引申为祭祀或礼仪活动中供奉的生肉、食物(来源:《汉语大词典》)。
醪(láo)
指未过滤的浊酒或酒酿。《说文解字》注“汁滓酒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可见“醪”为古代常见饮品(来源:《辞源》)。
二、复合词义考
“饩醪”特指古代用于礼仪馈赠的酒食组合,常见于祭祀、宴飨或外交场合。如《礼记·王制》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其中“饩”为牲肉,“醪”为祭祀用酒,二者共同构成礼仪性献礼(来源:《礼记注疏》)。
三、文化功能
“饩醪”体现了古代礼制中“敬天祭祖”与“人际馈赠”的双重内涵。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设“酒正”“庖人”等官职专司“饩醪”制备,凸显其在等级社会中的符号意义(来源:《周礼正义》)。
“饩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在《新唐书·郑从谠传》中记载:“从讜以餼醪犒军”,意为郑从谠用酒食犒劳军队。此处体现了“饩醪”在古代军事或礼仪场合的实用功能。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学作品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代。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古代汉语词典。
翺游半高跟拖鞋,半高跟凉鞋笔辩兵队春曹挡护大逆不道大衍历点天灯断识对隙犯不出防患于未然燔炰风刀霜剑俸食阁室拱墓瑰瑰赖赖寒岁蒿藜郇公五云体麾戈牋诉艰贞徼觊校样激切棘蒬捐位踘圃扛丧苦尽甘来拉把列趄楼车乱下风飑瞒哄懑闷明前木柴年报佩铜擗拨青枫浦躯榦少弟舍离鼠凭社贵叹愕讨头痛杀杀通袖投殛讬赏畏隹香供校刀手小悉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