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指肉身。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誓毁身城,当开心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丹洞行忘,觉身城之每化。” 蒋清翊 注:“《大般涅槃经》一:‘是身如城。’” 清 龚自珍 《正译第四》:“有 明 袁居士 为《西方释异篇》,有身城大小异释,有寿量多少异释,有花轮6*大小异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身城汉语 快速查询。
“身城”是一个佛教术语,其核心含义是将肉身比喻为“城池”,强调身体的束缚性或无常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身城”由“身”(指肉身)与“城”(城池)组合而成,字面意为“以身为城”。在佛教语境中,它暗喻身体如同城池般坚固却虚幻,既保护众生又可能成为修行的障碍。
此词蕴含两层核心思想:
当代语境中,“身城”多用于佛学典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隐喻表达,例如清代龚自珍曾讨论其不同释义(如“身城大小异释”)。
提示:如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论述,可参考《大般涅槃经》、徐陵文集等文献。
《身城》这个词是由“身”和“城”两个字组成的,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体态变得非常强壮有力。
“身”字的部首是自身,共五画;“城”字的部首是阜,共六画。
《身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武术理论。人们认为,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炼,一个人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发展得更健壮,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和防御能力,从而形成“身城”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身城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人写“身城”这个词时,可能使用的字体和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义和形状是相同的。
1. 经过长期的训练,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壮,真可谓是一座身城。
2. 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他每天都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以期达到身城的境界。
身体、强壮、力量、防御、锻炼
强壮、结实、健硕、雄壮、强健
虚弱、衰弱、脆弱、柔弱、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