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鼎絶膑的意思、举鼎絶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鼎絶膑的解释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絶断也。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详细解释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 武王 有力,好戏。力士 任鄙 、 乌获 、 孟説 皆至大官。王与 孟説 举鼎,绝臏。” 张守节 正义:“絶,断也。臏,脛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清 钱谦益 《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驰骋,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间,斯足下所云举鼎絶臏者乎?” 林纾 《桐城派古文说》:“若 谭友夏 者,则千力万气,无所不学,而往往举鼎絶臏。”亦作“ 举鼎絶脰 ”。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於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絶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举鼎絶膑

释义:

指双手举起重鼎而折断膝盖骨,比喻不自量力,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事而招致严重后果。

字源解析:

典故出处:

源自《史记·秦本纪》记载的秦武王事件: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以勇力自恃,与力士孟说比赛举鼎,鼎落压断膝盖骨,伤重不治身亡。此事件成为不自量力的典型警示。

引申义与用法:

权威参考:

  1. 《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事件始末,奠定成语历史背景。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词条并释其引申义,强调其警示意义。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解析"膑"字本义,印证生理损伤的具象含义。

文化影响:

该成语浓缩了"过刚易折"的哲学思想,常见于劝诫冒进行为的语境,如《资治通鉴》引此典批评军事冒进策略,现代亦用于警示商业或技术领域的盲目扩张。

网络扩展解释

“举鼎絶膑”(或写作“举鼎绝膑”)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拼音

jǔ dǐng jué bìn


出处与典故

出自《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力大好勇,曾与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折断胫骨(“膑”即胫骨),最终伤重而亡。后世以此比喻能力不足却勉强承担重任,导致失败。


释义


用法与语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示例与引用

  1. 清代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中批评文人勉强效仿古人,称其如“举鼎絶膑”。
  2. 章炳麟在《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中以此警示不自量力的行为。

权威性说明

该成语解释主要依据《史记》原文及权威词典(如汉典),其他网页(如、5)为补充参考,但需注意其权威性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案抚白精白身人巴人下里背包袱笔分鼻鼾鼻亭笔诛墨伐抄扎陈室螭头舫唇尖舌利祠灶村客达灵躲卸犯境风彩風射風邪附讹供物光勋鬟花火急火燎护尾芥子须弥积极性即用絶致拘曲冷落廉芒林榔率天密函南桁内闲霹空千龄侵晚缫丝厂设斋蚀败事机时式诗咏顺退松木邃袤肃然起敬弹簧秤提月偷汉退坡万丈深渊袜子猥闶乌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