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cline]∶败落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唐· 张九龄《登古阳云台》
(2) [low-spirited]∶意气消沉;颓废失落
精神衰飒
(1).衰落萧索。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庭树日衰颯,风霜未云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臣典试》:“ 吴崇仁 以次辅领春闈,而假元之事起,狼狈去国,为天下笑,真所谓盛满之后,必有衰颯也。” 阿英 《流离》:“ 长湖 一带,画出了很浓重的深秋情调,衰飒凄凉。”
(2).犹衰老。 唐 李益 《罢镜》诗:“衰颯一如此,清光难復持。” 明 唐顺之 《与蔡白石郎中书》:“岂知僕之衰颯剥落一至此哉。”
(3).颓废失落。 清 恽敬 《与来卿书》:“进取宜缓,不宜因难进而衰颯。” 陈炜谟 《狼筅将军》:“ 白棣 ,别太衰飒了!鼓起你玫瑰花似的青春的鲜蕤罢,这世上有的是光明的星点。”
“衰飒”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形容两种不同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衰落、败落
指事物由盛转衰的状态,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或环境变化。例如: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出自唐代张九龄《登古阳云台》,形容树木在风霜中逐渐凋零。)
和均提到此意,强调自然或环境的萧条。
颓废失落、意气消沉
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低落或失去活力。例如:
“精神衰飒”(常见于描述情绪低落的场景)。
和进一步补充,可指因挫折或衰老导致的心理状态。
“衰飒”既可指自然或事物的衰败(如草木凋零),也可形容人的精神萎靡,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常见于古典文学,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表达。
《衰飒》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指衰弱、消沉、悲哀、无力等情绪或状态。
《衰飒》的部首分别是“衣”和“风”,总共包含10个笔画。
《衰飒》的来源较为复杂,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无故常飘泊,衰飒自已知。”这里的“衰飒”用来形容长期的流离失所和不幸的命运。
《衰飒》的繁体字为「衰颯」。
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记载,古时候《衰飒》的写法为「衰搒」,其中的「飒」字由「風」字和「束」字组合而成。
1. 他愁眉苦脸地走进房间,一副衰飒的样子。
2. 她的声音中透露着一种衰飒的情绪。
1. 衰败:形容衰弱、衰落。
2. 衰颓:形容衰弱、颓废、堕落。
3. 衰退:形容衰弱、退步。
憔悴、萧条、颓废、消沉。
兴盛、旺盛、骁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