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欲耀以文武卤簿,覬其来观……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帀。 统 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秦醇 《谭意歌传》:“ 张生 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木人石心”是一个汉语成语,现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其含义及背景:
核心含义
原指“木头人、石头心”,比喻意志极其坚定,不为外物诱惑所动。后衍生出中性或略带贬义的用法,可形容情感冷漠、心肠刚硬。
词性结构
属于联合式成语(木人+石心),中性色彩,多作宾语或定语。
出处:出自《晋书·夏统传》。
故事背景:西晋名士夏统才华出众,但拒绝权臣贾充的招揽。面对贾充用军队仪仗、美女歌舞等诱惑,夏统始终“危坐如故,若无所闻”。贾充感叹:“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正面用法
强调坚守原则,如:“他面对金钱诱惑如木人石心,毫不动摇”。
中性/贬义用法
形容情感淡漠,如宋代《谭意歌传》批评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定力的推崇,尤其在魏晋名士注重气节的背景下,夏统的故事成为“不慕荣利”的典型象征。
《木人石心》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志坚定,不受外界诱惑或干扰。它的意思是,就像木头和石头一样,内心坚硬,不动摇。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影响改变。
这个成语的词义源于木人和石心两个词的合并。木人指的是做成人形的木头,用来训练武术或进行锻炼;石心指的是心肠坚硬、不易受到外界情感或因素的影响。这两个词的合并,引申出了《木人石心》这个成语。
《木人石心》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为木、人、石和心,分别归属于木字的木部、人字的人部、石字的石部和心字的心部。根据笔画统计,木字有4画,人字有2画,石字有5画,心字有4画。
《木人石心》的繁体字写法為「木人石心」,没有繁体字的变异。
在古代,写汉字的形状和现代稍有不同。然而,《木人石心》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特殊的古代汉字写法。
1. 他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的心永远是《木人石心》。
2. 面对诱惑,他展现出《木人石心》,始终保持了原则与坚定。
1. 木制:使用木头制作的。
2. 人性:人的本性或特点。
3. 石块:大块的石头。
1. 铁石心肠:形容人的心肠坚硬、冷酷无情。
2. 心如铁石:心情坚定,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1. 撒娇:表示柔弱和娇惯。
2. 三心二意:心思不定,犹豫不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