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苇茭的意思、苇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苇茭的解释

苇索。《后汉书·礼仪志中》:“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 夏后氏 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苇茭……用苇者,欲人之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茭者,交易,阴阳代兴者也。”《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参见“ 苇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苇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义分解

“苇”指芦苇(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属禾本科水生植物,古代常用于编织器物;“茭”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干刍”,即干燥的草料。二者合称时,可指代以苇、茭为材料制作的绳索或辟邪物。

历史渊源

汉代文献记载,苇茭曾作为节令悬挂物。如《后汉书·礼仪志》提到“仲夏之月,以朱索连苇茭,悬于门户,以禳灾气”,说明其作为端午时节的驱疫符号,与五色丝、桃印等共同构成早期民俗体系。

民俗应用

在部分地方习俗中,苇茭被赋予实用与象征双重功能:

  1. 实用层面:苇茎可编席制帘,茭叶用于包裹食物(如类似粽子的节令食品)。
  2. 象征层面:因苇中空而通灵、茭韧而辟秽,二者结合被认为具有“通达天地,驱避邪祟”的寓意,常见于祭祀仪式或建筑装饰。

语言学关联

该词与“苇索”“刍茭”等古语存在语义交叉,反映古代汉语中植物名称与器物名称的衍生关系,可参照《齐民要术》对苇类加工技艺的记载。

(注:本文引证文献包括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校订本》、商务印书馆《后汉书集解》、农业出版社《齐民要术译注》等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苇茭”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ěi jiāo,主要用于古代礼仪和民俗文化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苇茭”即苇索,是由芦苇编织而成的绳索。在古代,它被用作祭祀或驱邪的器物,常与朱索(红色绳索)结合使用。例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表明其与阴阳调和相关。

2.用途与象征意义

3.文献记载

4.可能的误解

部分资料将“苇茭”拆解为“芦苇”和“茭白”两种植物(如),但根据高权威文献,此词更倾向于指代芦苇编织的绳索,而非两种植物组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仪细节,可参考《后汉书》《风俗通》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衡暗星云八德败天公冰溜柱逼取布达佩斯不留余地倡母厂狱赤老驰掷俦列畴曩椿津顶呱飞繮负讥副手隔行如隔山犷野官田横柯后閤坏土降降皦皦金财攫昼居己鲲鳞哭诉列宁室密告糜乱鸣飙摩砺以须念念不舍平心易气破丢不落前马潜质穷景劝酒三八沙涩圣像实録属别枢府説头宿恨酴酒万壑千岩文旄瞎奶详细香象希留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