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曹的意思、萧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曹的解释

萧何 和 曹参 。《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 周昌 )为人彊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若使学 萧 曹 ,功名当不朽。”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赠玉》:“怎能树 萧 曹 旧日勋猷,还念鸞皇偶何年好逑。” 清 邵长蘅 《杂诗》:“ 萧 曹 自刀笔, 樊 灌 奋駑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萧曹是中国历史典故中常见的并称组合,特指汉初两位贤相萧何与曹参。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萧何和曹参的并称,泛指有治国之才的贤臣”。从词语构成分析,“萧”指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主持制定《九章律》;“曹”指曹参,继任丞相后推行“无为而治”,史称“萧规曹随”。

该词的文化内涵包含三层:

  1. 治国典范:两人辅佐汉朝奠定制度根基,后世将“萧曹”视为良相辅政的象征,如《史记·周昌列传》载“萧曹等俱少文任质”
  2. 政治智慧:萧何立法、曹参守成的互补关系,体现中国传统政治“张弛有度”的治理哲学
  3. 历史评价:班固在《汉书》中评“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萧曹为相,填以无为”

在文学作品中,“萧曹”常作为典故出现。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以萧曹衬托诸葛亮的才能。现代《辞源》修订本特别强调该词的比喻义:“后世将能继承前人事业者称为萧曹”。

网络扩展解释

“萧曹”是历史人物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萧曹”指西汉初期的两位开国功臣萧何与曹参。二人均为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早年同在秦朝为吏,后共同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并先后担任丞相,对汉初政治影响深远。


二、人物背景与贡献

  1. 萧何(?—前193年)

    • 功绩: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保障后勤;制定《九章律》奠定汉朝法制;力荐韩信为大将。
    • 地位:位列“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称其功为“功人”(他人为“功狗”),封酂侯。
  2. 曹参(?—前190年)

    • 功绩:随刘邦征战,平定诸侯;继萧何为相后推行“无为而治”,史称“萧规曹随”。
    • 地位:汉初第二位相国,封平阳侯,与萧何并称“汉初贤相”。

三、文化典故与文学引用

  1. 政治象征
    后世以“萧曹”代指贤相或功臣,如杜甫诗“指挥若定失萧曹”,李白诗“萧曹曾作沛中吏”。

  2. 成语衍生

    • 萧曹避席:形容才能超越前人,连萧何、曹参都需敬让(出自《旧唐书》)。
    • 萧规曹随:比喻沿用前人成法,典出曹参继任后不改萧何政策。

四、其他含义辨析

部分文献(如)提到“萧曹”形容草木凋零,但此义项极少见,可能为误用或引申。主流含义仍指向历史人物。


“萧曹”核心指萧何、曹参,既是汉初政治的关键人物,也是后世文学、历史中的经典符号,承载着对贤能治国与政治智慧的赞誉。如需扩展,可参考《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隘短八览半舌音本出不顶事长善澄峻程控陈留八俊丹鸡大平端慎端远翻船放诞飞行员勾心鬭角广武君国光海怀霞想河出图核电站合衷共济后知蕙的风胡里胡涂江醪颶潮沮毁廉便鳞次相比六一老妙速抿耳明祠谋帅摸瞎鱼拟貌腻云鸥社陪接佩巾平三套骑壒青篾荣雕蹂蹸散爵扫尾晒裂神楼顺制松径讨集体样苇荡脗然芜累骛逐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