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兰谱的意思、金兰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兰谱的解释

见“ 金兰小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兰谱"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拜仪式中使用的书面凭证,又称"金兰帖"或"结义帖"。其核心含义源自《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结为异姓兄弟的行为。

该文书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是结拜者共同拟定的誓词,多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为典型表述;其次按年龄顺序排列结拜成员的生辰八字;最后附有见证人署名。据《中国民俗文化大观》记载,规范的格式应包括结拜时间、地点、参与人数及立书人画押等要素。

从社会功能分析,金兰谱具有三重属性:作为民间契约文书,确立拟制亲属关系;作为道德约束载体,以文字形式强化"义"的价值观念;作为身份凭证,常用于古代帮会组织成员的身份识别。明清时期盛行的"盟书"文化中,约78%的结拜行为会制作此类谱牒(数据来源:《明清民间结社研究》)。

现存最早实物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福建地区的绢本金兰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文物详细记录了12位士子结盟的过程,印证了《梦粱录》中"士人结社,必立书为凭"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后该习俗逐渐式微,但相关文物在民俗学研究领域仍具重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金兰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结拜凭证,主要用于异姓兄弟姐妹结义时交换,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金兰谱又称“兰谱”或“金兰簿”,源于《易经·系辞》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典故,象征友情如金石般坚固、如兰草般芬芳。旧时结拜者通过交换谱帖确立关系,俗称“换帖”“拜把子”。

二、内容与形式

  1. 核心信息:谱中记录结拜人数、参与者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结拜时间、誓言,以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的姓名。
  2. 书写规范:用红纸折叠成信封状,封面标注《金兰谱》或《兰谱》,内容需清晰工整。

三、结拜仪式

  1. 流程:在天地牌位(或供奉刘备、关羽、张飞/观音像)前设香案,摆放香烛、供品及金兰谱。按年龄顺序焚香叩拜,由年长者领读誓言,最后共饮血酒(鸡血混酒)并聚餐。
  2. 称谓变化:结拜后互称兄弟姐妹,双方父母改称“干爹”“干妈”。

四、相关习俗

补充说明

现代社会中,金兰谱已逐渐淡化,但其文化内涵仍体现在“义结金兰”等成语中,成为深厚友情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哀时谤詈暴明八羽弊落不甘示弱不龚补泻不允昌时锄地道人头打游击颠扑不磨惇史匪石匪席覆过讣问宫坊顾息豪重槐府惠及见小交砌家丘积暑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看取李益疾立足隆固旅榇卖赋人门牋庙貌妙像冥间鸣舞霓旌披麻戴孝蒲海气慨亲游蓉城肉丸善邻少惠审读盛衰荣辱神和神貍诗课世相手不停挥汤爆肚天真烂熳同休等戚皖派威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