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st rise in revolt] 首先发难
段规反,首难而杀 智伯于 师。——《国语·晋语》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首先发难起事。《国语·晋语九》:“ 段规 反,首难,而杀 知伯 于师。” 韦昭 注:“言 段规 首为策作难。”《史记·项羽本纪论》:“夫 秦 失其政, 陈涉 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邹鲁 《四川光复》:“ 重庆 自闻 武昌 首难, 九江 、 长沙 、 安庆 、 昆明 、 贵阳 先后起义,人心已浮动。”
“首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指首先发难起事,多用于描述历史事件中率先发起反抗或起义的行为。例如《史记》中记载陈涉(陈胜)在秦末“首难”,引发各地豪杰起义。
邹鲁在《四川光复》中提到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称“武昌首难”,延续了该词的历史语境。
部分古诗中“首难”可能指“聚首困难”(如陆游“白首难陪东合客”),属于同形异义现象,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首难”核心含义是“首先发起重大行动”,尤其用于历史政治事件。其权威解释以《国语》《史记》等典籍为依据,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
首难(shǒu nán)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出的部首是“首”和“难”,共计8笔;其中“首”部表示像人头一样,带有首领的含义,同时也表示第一个、最初的意思;“难”部则表示困难、艰难的含义。
“首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吕氏春秋·孔子发微》。在《孔子发微》一篇中,记载了孔子在鲁国期间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其中有一句话“吾首难也”,意思是“我是首先面临困难的人”。后来,人们逐渐将“首难”用来形容最初面临困难的人或事物。
在繁体字中,“首难”保持不变,仍然是“首難”。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古代汉字“首难”的写法取自小篆,字形上与现代写法有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首难”的例句:
组词:首领、难题、难以、难处、难关
近义词:首要、首位、重要、关键
反义词:后来、后续、后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