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逸的意思、遨逸的详细解释
遨逸的解释
遨游放逸。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雅正稍远,遨逸渐篤。” 宋 无名氏 《惜奴娇·曲破》词之六:“并雅同陪,共越九衢遍,儘遨逸。”
词语分解
- 遨的解释 遨 á 游逛:遨戏。遨游。遨嬉。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逸的解释 逸 ì 跑,逃跑,逃逸。奔逸。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安闲,安乐: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超过一般:超逸。逸兴(宯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
专业解析
"遨逸"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来理解。结合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
字义分解与合成义
- 遨 (áo): 本义指漫游、游逛,带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味。《说文解字》释“敖”有“游”之意,“遨”为其后起字。《汉语大词典》收录“遨”字,释义为“游嬉;游玩”。例如“遨游”。
- 逸 (yì): 本义指逃跑、奔跑,引申为安闲、安乐、超脱、隐遁、散失等义。《说文解字》:“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汉语大词典》中“逸”有“闲适;安乐”和“隐遁;隐居”等义项。例如“安逸”、“隐逸”。
- 遨逸 (áo yì): 将“遨”的逍遥漫游之意与“逸”的闲适超脱、隐逸安闲之意相结合,合成词“遨逸”意指逍遥自在、闲适超脱地漫游或生活,常用来形容一种无拘无束、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或心境。它融合了行动上的自由(遨)和精神上的超脱(逸)。
-
文学意象与意境
在文学作品中,“遨逸”常用来描绘隐士、高人或文人雅士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生活情态,营造出一种飘逸、洒脱、不慕名利的意境。它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游玩),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超逸、闲适)。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对“遨”和“逸”二字有详尽的释义和例证,是理解“遨逸”词义构成的基础。其权威性为词义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其对“遨”和“逸”的现代常用义项解释清晰明确,有助于把握“遨逸”在当代语境下的理解。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对“遨”(源于“敖”)和“逸”的本义解释,为理解“遨逸”的词源和深层含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遨逸”意指逍遥自在、闲适超脱地漫游或生活,核心在于融合了行动的自由无拘(遨)与精神的安闲超脱(逸)。它常用于描绘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寄情自然、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高雅生活境界或精神状态,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理想化的人生意境。
网络扩展解释
“遨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遨逸”读作áo yì,意为自由自在地遨游或放逸,形容无拘无束、超脱自在的状态。既可指行动上的自由(如遨游山水),也可形容精神或艺术层面的洒脱(如思想、画作意境等)。
二、详细解释
-
词源与演变
源自《诗经·邶风·青青子衿》,本义为“自由行走或飞翔”。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提到“遨逸渐篤”,指文人雅士逐渐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宋代词作《惜奴娇·曲破》中“尽遨逸”则描绘了纵情游赏的场景。
-
构词解析
- 遨:从“辵”(行走),本义为“遨游”,如《后汉书》中“博鸡者遨于市”。
- 逸:意为“安闲、超脱”,如“安逸”“飘逸”。
二者结合,强调行动与精神的双重自由。
-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艺术领域,如形容思想开放(“思想遨逸”)、画作意境灵动(“笔墨遨逸”)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逍遥、洒脱、超逸、放达
- 反义词:拘谨、束缚、刻板、局促
四、使用示例
- 古文:“并雅同陪,共越九衢遍,尽遨逸。”(宋·《惜奴娇·曲破》)
- 现代:“他的山水画笔墨遨逸,仿佛将观者带入一片无拘的天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例句,可参考《抱朴子》《诗经》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岁羹冰条宾荣侧不棱车轘赪素黜羡遗华从随当垆对立面愕眙仿宋本逢恶导非讽绎贡文恛惶假模假式较箸匡襄愧悚羸殆磊磈连底冻鍊格陋迹论输马百鹩莽苍苍猛憨末派逆亲匹夫勇芊萰欠抑企拟穷约挼曲子三日聋山高路陡彡姐煞强似神情神筭市儿祀贡送元二使安西唐王亭馆厅局级头面屯垦挽赁委怀唯唯连声文墨职无官无住闲维小来小巫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