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曹恶的意思、曹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曹恶的解释

众人所厌恶。《国语·周语下》:“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 韦昭 注:“曹,羣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汪南冥文》:“予心服 江陵 之功,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恶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曹恶"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在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中均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上下文理解。以下是基于汉语学理的分析:


一、字义溯源与古汉语用法

  1. “曹”的本义

    指“辈、群、类”,引申为“等、们”(如“尔曹”“吾曹”)。在古汉语中可表“官府分科办事的部门”(如“功曹”),或指“诉讼的双方”(如“两曹”)。《说文解字》释“曹”为“狱之两曹也”,段玉裁注:“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

  2. “恶”的本义

    指“罪过、不良行为”(与“善”相对),或表“憎恨”“丑陋”。《说文解字》:“恶,过也”,《广韵》:“不善也”。

  3. “曹恶”的复合含义

    二字连用多见于文言句式,表“群体性的恶行”或“结党作恶”,强调恶的集体性与勾结性。例如:

    《后汉书·党锢列传》:“曹恶之徒,共相标榜。”

    (指结党营私、共同作恶的群体)。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1. 指代奸邪群体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聚曹恶之党,以蔽主听。”

    (“曹恶”指代勾结作恶的集团)。

  2. 强调集体罪恶

    明代《万历野获编》:“曹恶相济,祸流四海。”

    (形容多人共同作恶导致灾祸蔓延)。


三、现代适用性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曹恶”已非常用词,仅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本时出现。其核心语义可归纳为: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4.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原文检索,可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

网络扩展解释

“曹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众人所厌恶的事物或行为,其中“曹”通“羣(群)”,表示多数人;“恶”读作“è”,意为厌恶。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意为:众人共同厌恶的事物,很少有不被废弃的。此句强调民心向背对事物存废的影响。

  3. 历史用例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中记载:“以世所曹恶也”,指因世俗大众的厌恶而不敢直言的现象。

  4. 深层内涵
    该词体现了古代对集体意志的重视,如《国语》中“民所曹好/曹恶”的对比句式,反映了“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的政治哲学。

注:此词现已罕用,多出现于研究先秦及明代文献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韦昭注本或《野获编》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青衫白驹过隙沧海一鳞嘈唼持家传遗储嗣大客车刀靶得也么断纸余墨峨峨洋洋防送反惑范金合土反气旋風輪風胎腹背受敌告化子羹食乖析官刑检用煎蒸禁动遽驿拷贝克苦口孽癞头老鸹敛手足郦生六出纷飞卢弓露台之产露饮芒果没做奈何处努嘴屏匿迫令倩丽切剥寝不安席乞索儿柔功笙管守捉綀裳竹笥书种擡价讨袭龆绮威望素著卫鱼危滞相缭卸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