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纸余墨的意思、断纸余墨的详细解释
断纸余墨的解释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宣和书谱·詹鸾》:“ 彩鸞 以书《唐韵》名於时,至今断纸餘墨,人传寳之。”《宣和书谱·蔡京》:“而 京 独神会心契,得之於心,应之於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至於断纸餘墨,人争寳焉。”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余墨的解释 .残留的墨汁。 唐 刘言史 《右军墨池》诗:“ 永嘉 人事尽归空, 逸少 遗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餘墨,犹共诸泉色不同。”.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宋 欧阳修 《哭曼卿》诗:“遗踪处处在,餘墨润不
网络扩展解释
“断纸余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uàn zhǐ yú mò,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释
指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常用来形容残存的书法、绘画或诗文手稿。其中,“断”和“余”均表示“残存”,“墨”指墨迹,整体强调历史或艺术作品中遗留下的片段。
2.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宣和书谱》,具体分为两个典故:
- 詹鸾:唐代书法家以书写《唐韵》闻名,其残存手迹被后人珍藏(“至今断纸余墨,人传宝之”)。
- 蔡京:宋代书法家的作品备受推崇,残存墨迹亦被争相收藏(“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焉”)。
3.用法与例句
- 语法: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描述文物、古籍或艺术作品。
- 例句:
古代的断纸余墨真迹现在可价值连城。
4.补充说明
- 繁体形式:部分文献写作“斷紙餘墨”,含义相同。
- 近义概念:与“残篇断简”类似,均指向文化遗产的片段留存。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宣和书谱》原文或书法史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纸余墨》这个词是指在写字或绘画时,用尽纸张和墨汁的情况。下面给出相关的信息和例句:
拆分部首和笔画:《断纸余墨》的拆分部首为“纟”和“土”,笔画总计为19画。
来源:《断纸余墨》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和张仆射塞下曲八首之一》。这一诗句中使用了“断纸余墨”来形容在书写时用完了纸张和墨汁的情景。
繁体字:《断纸余墨》的繁体字为「斷紙餘墨」。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历史记载和残篇碑帖,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关于《断纸余墨》的古时字写法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
例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尽情运用笔墨来描绘自然风光,如同断纸余墨般挥洒无遗。
组词:纸墨断余、断纸墨尽、断墨无余等。
近义词:纸尽笔墨、纸空墨尽等。
反义词:有纸有墨、纸墨充足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