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气旋的意思、反气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气旋的解释

即“高气压”(1246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反气旋是气象学中描述大型水平空气涡旋的专业术语,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空气呈顺时针(北半球)或逆时针(南半球)辐散下沉的大气环流系统。其水平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垂直厚度约10公里,与晴朗干燥天气密切相关。

根据热力性质可分为两类:

  1. 冷性反气旋(极地反气旋):形成于高纬地区,冬季势力强盛,可引发寒潮天气。例如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我国北方时,常带来低温霜冻。
  2. 暖性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如西北太平洋副高,夏季持续控制会导致长江流域伏旱,下沉气流抑制云雨形成。

结构特征包括:

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该定义参考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学名词释义》及《大气科学大辞典》基础卷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反气旋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天气系统,其核心特征和影响如下:

一、基本定义

反气旋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属于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低层气流呈顺时针向外辐散,南半球则呈逆时针辐散。

二、气流与结构特征

  1. 水平尺度:范围极大,如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覆盖亚洲大陆1/4面积。
  2. 垂直运动:中心区有下沉气流,抑制云雨形成,故多晴朗天气。
  3. 气压强度:中心气压通常为1020-1060hPa,极端值可达1078hPa。

三、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 类型 典型例子 特征
热力性质 冷性反气旋(冷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浅薄系统,3-4km高度减弱
暖性反气旋(暖高压) 副热带高压 深厚系统,延伸至对流层顶
地理位置 温带/副热带/极地反气旋 —— 不同纬度区域的特定高压系统

四、气象影响

五、典型实例

副热带高压(如夏季太平洋高压)和蒙古高压(冬季影响我国的冷高压)是两类典型反气旋系统。

(注:如需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或更详细分类机制,可参考中的扩展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宝置八士不忿不足为凭采琢产具巢倾卵破驰牋驰想撮序帝晖恩膏二十四史凤幄高院歌叹工输广修好自为之熇赫嫁奁伽楠珠鸡禍激峻疾疴羁旅异乡霁媚京广线金髇九愁军差鹿衔草滤砂马灯调梅梁腼惭明宪纆缴拏把牛角之歌逆种轻荑奇正相生荣福深度冷冻省耗生辟誓死不渝收锣罢鼓谁某树汁韬弦橐它毋度夏季夏箭乡里闲奏曲小考下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