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送的意思、防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送的解释

押解护送犯人。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二折:“我这壁道防送早催逼,他那壁带鉄锁囚人监计,俺两处各心碎。”《水浒传》第一○二回:“当厅打一面十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叫做 孙琳 、 贺吉 ,监押前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防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押解、护送犯人,特指古代司法体系中负责押送犯人的差役或该项职责本身。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押解犯人:指将犯人从一地押送到另一地(通常是监狱、流放地或受审地)的行为过程。
    • 押解犯人的差役:指具体执行押送任务的公人、衙役或士兵。这些人被称为“防送公人”或简称“防送人”。
  2. 词源与构成:

    • 防:本义为堤坝,引申为防止、防备、看守之意。在此语境下,强调对犯人的看守、监管,防止其逃跑或反抗。
    • 送:指护送、押送。在此语境下,指将犯人送达指定地点。
    • 两字结合,“防送”即指在严密看守下押送犯人。
  3. 历史背景与职能:

    • “防送”一词及其所指的职责在古代司法制度中,尤其是在宋元时期的小说、文献(如《水浒传》)中较为常见。
    • 防送公人的主要职责是:
      • 确保犯人安全(防止其自杀或被劫)。
      • 防止犯人中途逃脱。
      • 按指定路线和时间将犯人押送至目的地(如州府、监狱、流放地)。
    • 他们通常持有官府签发的文书(如“批回”、“解票”),作为执行公务的凭证。
  4. 文献佐证:

    • 该词及其用法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例如,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多次出现“防送公人”押解林冲、宋江等角色的情节。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防送人的职责和处境(有时会受命谋害犯人,有时则与犯人产生情谊)。参见《水浒传》相关章节(如林冲发配沧州道一节)。
    • 古代法律文书或历史记载中,也可见关于押解犯人流程及负责人员的描述,其中即包含“防送”之责。
  5. 现代关联与延伸:

    • 虽然“防送”作为特定职务名称在现代司法体系中已不常用,但其核心含义——“押解犯人”——仍是现代司法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法警等专门人员负责。
    • 在方言或特定语境下,可能仍有类似用法,但已非主流。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防送”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理解:

1.押解护送犯人(常见释义)

这是该词最普遍的用法,指古代或文学作品中官府差役对犯人的押送监管。例如:

2.防备贿赂(较少见)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指警惕他人赠送财物或贿赂,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文献中均较少见,可能为个别词典的释义偏差。


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浒传》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案掾拜聆闭目塞听伯祖母不料量参触斥境戳纱大干丹渥大糦定昏蹲腿幡幢風罏摓掖高下其手哥本哈根归茔含春王汉畤皓白阖椟黑缁缁后月槐蛾回远呼叫趌趌就中决躁朗诣力攻凛絜炉子麻力曼寿麻纸偏委侨僦清辞穹峻去讫散圣霎那间山沟闪现少亡十紧仕流十王宅说死说活思想抛锚温腻文字学蜗居侠牀先蚕相悦效犬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