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谓佛对菩萨或发心修行的人给予将来证果、成佛的预记。《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 唐 岑勋 《西京千佛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寿昌县君》:“ 月上女 以辨才闻道,如来授记,转女身为男。”
“授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尤其在佛教领域有特殊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梵语“vyākaraṇa”(和伽罗那)的意译,指佛陀对修行者未来成佛的预言或预记。只有佛能给予这种预言,且需基于因果法则与圆满智慧。
经典例证
意义与作用
体现佛教平等观:无论根器高低(如恶人提婆达多),只要修行皆可成佛。授记既是修行成果的印证,也激励众生精进。
古印度世俗用法
指王位继承仪式的宣告,如“灌顶王子”需取四海之水灌顶以示统治合法性。
汉语字面义(较少用)
字面可解为“传授知识并帮助记忆”,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罕见,多见于古代教育文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法华经·授记品》或汉典等佛教词典。
《授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授予记忆或记录。它的中文拼音是shòu jì。
《授记》的部首是手,它位于汉字的左边。它的总笔画数是12。
《授记》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它的繁体字写作「授」和「記」。
在古代,「授」的写法是手边有一个垂直的长竖,上方有三个横。而「記」的写法是右边为手,上方有一个与手相连的横竖交叉。
1. 他将传统的知识和经验授记给了年轻一代。
2. 作为老师,我将班级详情授记在笔记本上。
授课、授职、授予、记忆、记事
授予、赋予、传授、分发、记录
剥夺、取消、忘记、抹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