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闲住”。1. 明 清 时对官吏的一种处置。指免去官职,令其家居。 明 张居正 《议处黔国公沐朝弼疏》:“先帝亦不忍加刑,止令革任閒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 丕扬 閲之震怒,即闻之上,令闲住。”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查钞和珅住宅花园清单》:“固伦十额駙暂留伯爵,在家閒住,不许出外滋事。”
(2).泛指离职闲居。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你似乎还没有知道,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我于三月间早已辞去了,在此已经闲住了六个月,现在是肚子饿而头昏。”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后来,人都知道他底技俩,军官当不了,在家闲住着好些时候。”
“闲住”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解析:
一、基本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暂时没有工作或事务,处于空闲状态”。该词由“闲”和“住”构成,“闲”指无事可做,《说文解字》释作“隙也”,引申为闲暇;“住”表停留,《玉篇》注“止也”,组合后形成暂时停留而无事务的状态。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二、语义延伸 《汉语大词典》指出其含有“非正式赋闲”的隐含义,特指因客观条件限制形成的空闲状态,如古代官员停职待命称“着即闲住”,明代史料《万历野获编》载有“闲住官员不得干预政事”的记载。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三、语用特征 《古代汉语词典》例举该词的被动意味,常见于明清公文表述,如“着革职闲住”的官方文书格式。文学作品中亦有使用,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写道:“自此只在庄上闲住,等待朝命。”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闲住”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和现代泛化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闲住”由“闲”(空闲、无事)和“住”(停留、居住)组成,字面意为悠闲无事地居住,或指处于无职务、无事务的状态。
历史术语(明清时期)
指对官吏的一种处置方式,即免去官职,令其在家居住。例如明代张居正曾奏议黔国公沐朝弼“革任闲住”,沈德符《野获编》中也有官员被“令闲住”的记载。
现代泛指
广义上表示离职闲居或暂时脱离事务的状态。如鲁迅在书信中提到“闲住六个月”,许地山小说中人物因失业“在家闲住”。
近义词:闲居、赋闲
反义词:任职、在职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查阅《明史》《野获编》等文献,或参考鲁迅书信集等现代作品。
哀愤腤气拔简班轮超异呈验传阅楚汉成皋之战垂暮茨菰地方主义东完西缺咄咄逼人粪车概义勾股形贵壤旱路河上歌黄閤计策解饱睫睫经怀寖急九籥积幼抗原空响连毂料算利捷令芳螺子黛年经国纬奴隶贸易排号配人凭照千里无烟青城客鶈鸎取巧人语马嘶乳饼首铠四论私向漱流枕石遂长孙业天理教通泉草通天狐土蕃洼地枉苦无孔不入闲静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