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奖饰擢拔。《晋书·陶璜传》:“圣恩广厚,猥垂饰擢。”《新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始见饰擢,颇持法不避权贵。”
“饰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献中表达对人才的奖赏和提拔。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饰擢(拼音:shì zhuó)指通过赞美(“饰”)来提拔(“擢”)人才,即“奖饰擢拔”。该词常见于史书,用于描述君主或上级对臣子的赏识与晋升。
“饰擢”强调通过表彰实现晋升,体现了古代人才选拔中“德才兼备”的理念。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言文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新唐书》等古籍原文。
饰擢(shì zhuó)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装饰、美化或提拔、升迁的意思。在古代多用于描述人物的升迁、提拔或是给东西加上装饰点缀。
饣(食物部首)+ 次(次要部首)+ 手(手部首) = 饰 攵(攴部首)+ 次(次要部首)+ 手(手部首)= 擢
饰:总计4笔 擢:总计16笔
饰擢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出现在《庄子·尧问》一书中。饰的繁体字为飾,擢的繁体字为濯。
在古代,饰擢的写法有所不同。饰可以写作飾或飭,而擢可以写作濯或撮。这些变体在古代文字的演变中逐渐淘汰,而饰擢成为常用的写法。
1. 他以出色的表演饰擢了这个角色。
2. 这个房间经过精心的饰擢,变得更加温馨。
3. 领导决定将他饰擢为新的团队负责人。
组词:装饰、装点、添色、点缀
近义词:提拔、升迁、晋升、晋级
反义词:贬低、降职、降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