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势穷力屈 ”。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盗贼以官,出於不得已,今既两路有兵,势穷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须此。” 明 张居正 《答甘肃巡抚侯》:“部众离心,势穷力蹙,必致一败涂地而后已,此天将亡虏之徵也。”
“势穷力蹙”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形势已到极度困顿的地步,力量被压缩到极限,无法继续发展或抵抗。常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国家在困境中陷入绝境的状态。
2. 词义解析
3. 出处与用法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5. 示例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势穷力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势力走到了尽头,力量被压抑到了极点。形容处境或局势非常困难,无法再有任何发展。
《势穷力蹙》的拆分部首是力(力量的力)和足(走的足)。其中力部表示力量,足部表示行动。总共有21笔。
《势穷力蹙》的来源记录较少,但其一般认为来自于古代的兵书和军事文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或战场上的情况。在战争中,当一方势力衰散至极限,力量被压制得无法施展时,便形容为《势穷力蹙》。
《势穷力蹙》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勢窮力蔡」。
在古时候,汉字「穷」在《說文解字》中的写法是「窮」,字形比现代略有不同。 «势穷力蹙»则没有显著的古代变体。
1.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企业势穷力蹙,就会被市场淘汰。
2. 在政治斗争中,一旦某个政党的声望大幅度下降,其势穷力蹙,就可能会失去选民的支持。
势力、力量、蹙缩、穷困
走投无路、进退两难、陷入困境
势如破竹、得势如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