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手不释卷的意思、手不释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手不释卷的解释

[be very studious;with a book always in hand] 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即书籍。手中一直拿着书籍片刻不放。形容勤勉好学或读书入迷

详细解释

手执书本没有放下的时候。形容勤读不倦。《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 文帝 ﹞博闻彊识,才艺兼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宋书·沉攸之传》:“ 攸之 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諳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习吉 好学,有笔述,虽马上军前,手不释卷。”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手不释卷"是汉语中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其字面含义指手不离书卷。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成语表示"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学不倦"(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从构词法分析,"释"意为放下,"卷"指古代帛书或竹简制成的书册,组合后形成主谓结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战事中仍坚持读书的典故(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这一历史出处为其赋予了典故义,特指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

成语的语义特征包含三个维度:①持续性(长时间保持阅读状态);②专注性(排除外界干扰);③主动性(自觉学习行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强调其与"韦编三绝"的差异,前者强调勤学状态,后者侧重反复研读(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作者罗贯中通过"手不释卷,醉心经史"的描写,既保留本义又延伸出钻研学术的深层含义。现代用法已扩展至各类知识获取行为,《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建议可用于形容科研工作者、艺术家等群体的专注状态(来源: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监制)。

近义系统包含"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等12个成语,反义系统涵盖"一曝十寒""游手好闲"等8个词汇。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提醒使用者,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体,口语表达时可替换为"书不离手"等通俗说法(来源:语文出版社2020年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ǒu bù shì juàn(繁体:手不釋卷),字面意思是“手中的书卷不放下”,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专注。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成语出处


3.用法与结构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文化意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三国志》《典论》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世界百草败损标奬兵资敞声僝僽车骑敕备传动带窗门炊事戳锅漏大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凤絃风漪恭职瓜代官市罟罟国色邯郸躧步滑不溜金斝近似克爱克威空言虚语览胜老眼光乐往哀来林下人六甲穷日六沴脉发门行模棱没乱杀农艺师跑跑跳跳清趣跫音起义取称如鱼离水诗句十年浩劫识途老马师延撕挦算不了随蓝饕残天随人愿统军卫画喔促遐代相需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