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 杨倞 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以“随蓝”指从师学习。 唐 张鷟 《龙筋凤髓判》卷二:“随蓝改质,实藉招擕,题竹书名,良资教授。”
(2).亦作“ 随嵐 ”。梵语。谓风之迅猛。《如来三昧经》卷上:“譬如随蓝风一起时,诸树名大树而不能自制。”《翻译名义集·什物》:“毗嵐:亦云随蓝,此云迅猛风。《大论》云:八方风不能动 须弥山 ,随嵐风至,碎如腐草。”
“随蓝”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出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中“蓝”指蓼蓝(一种植物),用作染料。荀子以“青出于蓝”比喻通过学习,学生的才能可超越老师。
唐代杨倞注解时进一步引申,认为“随蓝”即跟随老师学习,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用法与示例
如唐代张鷟在《龙筋凤髓判》中写道:“随蓝改质,实藉招擕。”此处“随蓝”强调通过师从他人提升自身素质。
佛教经典中的含义
在梵语中,“随蓝”(或“随岚”)形容风势迅猛,常见于佛经。例如《如来三昧经》提到:“随蓝风一起时,诸树名大树而不能自制。”
《翻译名义集》也解释为:“毗岚,亦云随蓝,此云迅猛风。”
文化背景
佛教语境中,此词常用来比喻无常或强大的自然力量,如“八方风不能动须弥山,随岚风至,碎如腐草”。
《随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随着蓝色”,表示紧随蓝色。可以引申为跟随、追随、顺从蓝色的意思。
《随蓝》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其中一个是“隹”(zhuī),另一个是“艹”(cǎo)。它的总笔画数是11,其中“隹”部首有5笔,“艹”部首有6笔。
《随蓝》这个词语在《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可以通过组合“随”和“蓝”两个字的意思进行理解。
“随”(suí)表示跟随、追随的意思。“蓝”(lán)表示蓝色。
在繁体字中,“随蓝”是用“隨藍”来表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籍和碑刻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随蓝》这个词的汉字写法。
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随”的古字写法是“迶”或“遀”,而“蓝”的古字写法是“藍”。
1. 在这个设计中,整个房间的装饰都随蓝而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2. 她一直追求着独立,从不随蓝顺红。
组词:追随、顺从、追寻、追逐。
近义词:附和、遵循、依从。
反义词:逆行、违背、不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