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义的意思、识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义的解释

识知义理。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明 邵璨 《香囊记·家门》:“传奇莫作寻常看,识义由来可立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义"是汉语中由"识"与"义"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认知与伦理两个维度。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源解构 "识"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常也,一曰知也",包含认识、辨别、记忆三层内涵。《广韵》载其音读为"赏职切"(shí),作动词表认知行为,作名词指见识阅历。"义"字本作"義",从我从羊,《释名》解为"裁制事物使合宜也",引申为道理、准则、善行三层次。

二、复合词义

  1. 认知维度:指对事物本质的辨识能力。如《朱子语类》"须是识得义理之所在"中,强调对事物深层含义的把握。
  2. 伦理维度:特指对道义准则的持守,《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体现的正是识义者的道德修养。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识义"归纳为:(1)理解文字或事物的意义;(2)具备道德判断能力。在具体语境中可表现为:学术研究中的文本解析能力,如训诂学对字义的考辨;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判断,如对公序良俗的认知与遵守。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识义”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识知义理”,即理解并掌握道德或伦理的准则。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识义”指对义理的认知与辨别能力,强调通过知识积累和理性判断来把握道德规范。例如,南朝江淹诗句“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即通过推崇义理实现自我修养与处世之道。

二、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

  1. 江淹《杂体诗》:“哲人贵识义,大雅明庇身”;
  2. 明代邵璨《香囊记》中强调“识义由来可立身”,说明其与个人立身行事的关联。

三、字义分解

四、扩展意义

在古代语境中,“识义”不仅限于伦理认知,还包含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如唐太宗诗句“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强调将义理融入行为准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识”与“义”的单独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蛮罢弱鞞柝产儿超步茶粥逮鞫殚闷胆魄倒相顶证断缣尺楮度脱讹脱访亲饭辙风尚工倕怪念头古老钱海发怀冤抱屈秽屑践躐接近捷句机命九家酒升开光楷正课田空头祸灵墟麦气命世之才民冢南官炮火偏好剽盗遣词造意千里别清夷颀硕去事若或上顿甡植水程束头斯琴高娃邃闼笋里踏蹬蹚浑水橐泉宫忘餐废寝翫寇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