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台的意思、镫台的详细解释
镫台的解释
灯台。灯盏底座。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琉璃厨十数,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鐙臺之属,紺碧盎然。”
词语分解
- 镫的解释 镫 (鐙) è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
网络扩展解释
“镫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结构
- 拼音:dèng tái(“镫”读第四声,“台”读第二声)。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镫)+ 上下结构(台)。
2.本义与用法
- 基本含义:指“灯台”,即古代灯具的底座或支撑结构,用于放置灯盏。
- 词义辨析:
- “镫”在此处与“灯”通假,而非指马镫(马镫的“镫”读dèng,但含义不同)。
- “台”指高平的底座或器物支撑部分,如“灯台”“窗台”。
3.历史引证
- 清代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曾提到“鐙臺”一词,描述古铜器中的灯具部件,印证其作为古代器物的常见名称。
4.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镫台”,多被“灯台”替代,属于古语或特定文献中的用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器物研究或训诂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镫台(dèng tái)是指用于骑乘马匹时放在马腹下的支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词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部首:金字旁(金字底)
笔画:镫台共有10画
来源:《镫台》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记载中。它的本义是指安放在坐骑腹下供人骑乘用的器具。
繁体:镫臺
古时候汉字写法:镫的古字形为“靫”,其上为“革”字旁,下为“步”字旁,形象地描绘了革靴踩在地面上的样子。
例句:他小心翼翼地将镫台放在马腹下。
组词:镫绳、镫环、镫革
近义词:马镫、马蹬
反义词:鞍具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