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台。灯盏底座。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琉璃厨十数,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鐙臺之属,紺碧盎然。”
镫台,汉语词汇,指古代灯具中用于承托灯盏或放置灯芯的底座部分,常为金属或陶瓷材质制成。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器物功能角度详解:
“镫”的本义
原指马鞍两侧供骑者踏脚的金属部件(马镫),后引申指形似马镫的悬挂器具。在灯具中,“镫”特指灯盏的承托支架或底座,因其早期多为金属铸造,形制稳固如马镫,故得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台”的引申义
取“基座、托举平台”之意,强调其承载功能。如《说文解字》释“台”为“观,四方而高者”,后泛指底座。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复合词释义
“镫台”即古代灯具的底座构件,常见于豆形灯、盘灯等器型。例如汉代青铜雁鱼灯的镫台为雁身造型,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来源:《中国青铜器综论》,朱凤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综合来源:《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景德镇陶录校注》,傅振伦注,中华书局,2012年。
现代汉语中,“镫台”一词已罕用于日常,多见于考古学、文物研究领域,专指古代灯具的底座部分。需注意与“灯台”(整体灯具)区分,后者涵盖灯柱、灯盘等完整结构。
来源:《考古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镫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器物研究或训诂学资料。
边效瘪扭碧玉年谗孽谗幸尘表嗔忿忿村駡潒潒吊塔东迁斗极对流二德发昏章第十一发隐風宿水飡讽誉坟茔浮险戈刃诡崛孤女遑息寰遂毁颜江娥坚韧不拔焦唇乾舌绞盘交颐解剖麻雀解摘鸡冠矜懻开绪夸特浪道兰烟了饮龙芽忙里偷闲槷刖排筏偏駮潜心笃志虬床屈庄审时度势食辨劳薪示俭漱涤送饭提梁铜汁脱窜衔蝉奴先大夫咸与惟新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