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皐的意思、九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皐的解释

亦作“ 九皋 ”。1.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 毛 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 汉 桓宽 《盐鉄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宋书·武帝纪中》:“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钱谦益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

(2).指鹤。 元 萨都剌 《鹤笛》诗:“九皋声断 楚 天秋,玉顶丹砂一夕休。”

(3). 九方皋 的省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 九皋 相马,未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皋(亦作“九皋”)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地理名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其核心含义指深远的水泽淤地,亦可引申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词义解析

  1. 地理概念

    根据《汉语大词典》,“九”为虚数,表极多或深远;“皋”指水边高地或沼泽。合称“九皋”即指层层叠叠、难以触及的沼泽地带。此义在《诗经》注疏中被反复强调,如东汉郑玄释为“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

  2. 文学意象

    自《诗经》起,“九皋”成为隐逸文化的符号。如《后汉书·逸民传序》以“鹤鸣九皋”比喻贤者虽隐居仍声名远播。宋代朱熹《诗集传》进一步注解:“九皋,言其深远处,鹤虽处幽远而声闻于外”,强化了其隐喻士人德行的内涵。

文化引申

在传统诗文中,“九皋”常与“鹤”意象结合,构成“鹤鸣九皋”的经典范式,既描绘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君子隐德不彰却声名自显的赞美。此用法在唐宋诗词中尤为常见,如白居易《池鹤》诗“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即化用此典。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2. 《诗经注疏》(国学大师网)
  3. 《白氏长庆集》

网络扩展解释

“九皐”(亦写作“九皋”)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指曲折深远的沼泽。
    这一解释源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诗句中“九皐”即指沼泽深处,形容地理环境的幽深。

  2. 引申义:

    • 象征隐逸与贤者:因鹤常栖息于沼泽,古人以“鹤鸣九皋”比喻贤士虽隐居山野,但声名远扬。如《宋书·武帝纪》提到“九皋辞野,髦士盈朝”,即用此意。
    •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后世将“九皋”引申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二、其他相关释义

  1. 指代“鹤”:因《鹤鸣》一诗的意象,“九皋”常被用作“鹤”的代称。
  2. 九方皋的省称:九方皋是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人物,“九皋”有时也代指善于识才的贤者。

三、文化典故与用法


四、发音与字形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诗经》《宋书》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步历不亮财计成窑称心满愿尺缣叱列伏出岔子黨阿滴滴答答底着蛾度虵行芳乐苑烦拏拂夺贵粟核仁滑嵇话里带刺篁迳黄毛菩萨蹇兔佳致旧书絶典军便服狂飞拉帮结派连云琳腴漏星堂路照律尺铭戒扭捏沤梦叛镇皮室军浅鮮七去癯颜戎士乳声乳气尚年沙尾审分勝兵时辰牌手眼通天耸臾素木牀叨教逃匿蹄道铜阙微薄汙吏勿庸嚣闹小黠大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