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世袭的意思、世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世袭的解释

[hereditary] 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

世袭财产

详细解释

(1).世代继承爵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汉 国 参 之后”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曹参 以功封 平阳侯 ,世袭爵土。”《红楼梦》第一○七回:“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

(2). 清 制凡爵位世袭都限定世数,其不限次的前加“世袭罔替”字样,以示区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因封 大6*纪 为一等 嘉义伯 ,世袭罔替,赐银一万两。”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世袭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世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法律含义,主要描述一种权力、职位或特权的传递方式。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学术资料,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帝位、爵位、领地、官职或某些特权等,在家族内部(通常按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或现象。

核心特征:继承权基于血缘或家族纽带,而非个人能力或公共选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历史渊源与制度特征

  1. 古代政治制度

    盛行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如中国的"世卿世禄制"(先秦)、欧洲的贵族爵位继承制。统治者通过血缘关系维持权力垄断,确保家族统治的连续性(《辞海》(第七版))。

  2. 继承规则

    通常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优先),但也存在兄终弟及、指定继承等变体(《中国历史大辞典》)。

  3. 法律基础

    传统社会中,世袭权常由宗法制度或成文法(如《大明律》《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形成稳定的社会等级结构(《法学大辞典》)。


三、现代语境中的演变

  1. 政治领域

    在民主国家,世袭制已被选举制取代。但仍有少数国家保留君主世袭(如英国、日本),其君主多为象征性职位(《政治学通识》)。

  2. 特殊权利保留

    某些文化头衔(如酋长、土司)或荣誉爵位(如英国贵族)仍允许世袭,但无实际统治权(《世界民族志》)。

  3. 中国现行法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职不得世袭。例外情况仅见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少数世袭职务(《宪法学》(第五版))。


四、语义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 郑天挺等.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 邹瑜, 顾明总编. 《法学大辞典》.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

: 包刚升. 《政治学通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李毅夫等. 《世界民族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

: 许崇德主编. 《宪法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 俞鹿年. 《中国官制大辞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网络扩展解释

“世袭”指权力、地位、财富等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制度,常见于古代政治和社会体系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世袭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承制度,通常涉及帝位、爵位、封地、官职或财产的家族内继承。例如,中国古代的皇位和诸侯爵位多由嫡长子继承。

2.历史演变

3.主要类型

4.特点与影响

5.现代视角

世袭制在当代已非主流,但仍存在于少数君主制国家(如英国王室)或特定文化传统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体案例或制度差异,可参考、5、7、10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士扳指跋尾屏声静气播田部院惨雨酸风漕藏漕粟朝京虫虺雌堂痤雎蛋羹黨言大愚瞪眉瞠眼谛分审布额徵丰兆粉泽服丧扶佐感颂高名钩虫姑父海老浇醨解道介絜结韤鸡骨支床激活经度经售寖着阚喝六甲剹流千乞擎架倾压碁盘起死人而肉白骨呿陀让表任贤柔惠沙尾事后帅垣损人利己填报唾壶敲缺哇笑五节衔牌现行犯心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