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粟的意思、漕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粟的解释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管子·轻重戊》:“ 齐 即令 隰朋 漕粟於 赵 , 赵 糴十五。”《史记·河渠书》:“异时 关东 漕粟从 渭水 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餘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漕粟不始于萧何》:“《史记》:‘ 秦 攻 匈奴 ,飞芻挽粟起于 黄腄 、 瑯琊 ,转输 河 北,率三十鐘而致一石。’是漕粟不始于 萧何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粟是由"漕"与"粟"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通过水路运输的粮食。《汉语大词典》将"漕"解释为"通过水道转运粮食"(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6卷),"粟"则特指未脱壳的谷粒,后泛指粮食作物(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平准书》中"漕转山东粟"的记载,专指秦汉时期通过运河系统向都城运输的税粮。其运输系统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1. 漕渠:专门开凿的运输水道
  2. 漕船:可载400-600石的平底运输船
  3. 漕卒:专业运输队伍

在历史演变中,漕粟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

据《中国水利史纲要》统计,明清两代通过漕粟运输的粮食约占全国税粮总额的12%-15%,成为维系中央集权的重要经济命脉(来源:中国水利出版社《中国水利史纲要》)。该制度于1901年废止,但其形成的运河网络至今仍在发挥航运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漕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漕粟”指通过水道运输粮食。其中:

二、历史用例

  1. 《管子·轻重戊》记载:“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过水路向别国运送粮食。
  2. 《史记·河渠书》提到关中地区从渭水漕运粮食需耗时六个月,凸显古代漕运的艰难。
  3. 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考证,漕粟制度并非始于汉代萧何,秦代已有相关记载。

三、补充说明

漕粟是古代经济与交通结合的典型制度,尤其在缺乏陆路运输条件的时期,水路成为粮食调配的核心方式。该词反映了古代国家对粮食战略储备和区域资源调配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漕运制度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史记》《管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啬白鼍参注朾蚁重译刺股悬梁代越大穰等叙得饶人处且饶人钿粟顶生王独力恶人自有恶人磨发孚芳茵泛海反嘴飞觞风狸服义鼓箑含涕黑疸黄雀环画丘火曜胡妖焦崖阁界路泃涕空城雀旷滞篮舆烂账笼巾旅会眉头妙辨冥参鸣柝叛国嫔媵剖心钱谷库黔庶覃吁企业曲瞒驱战擅兴发霜晴松帐桃李年通词颓天伟迹文旆文武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