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唾壶击缺 ”。
“唾壶敲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常通过击打器物来宣泄情绪。
源自《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名将王敦酒后吟诵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动时用如意敲击唾壶(痰盂),导致壶口残缺。
该成语不仅描述情绪外露的动作,更隐含对理想未竟的感慨,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表达豪情或悲愤。
注:部分网页(如)提到“无端诋毁”的释义,但与主流权威解释不符,建议以《世说新语》典故及权威词典释义为准。
《唾壶敲缺》是指人的智力不足或不完全,思维能力有所欠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思考问题、解决困难时缺乏深入、全面的思维能力。
《唾壶敲缺》中的汉字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唾壶敲缺》这个成语出自明代徐渭所著的《三戒》:“唾壶敲缺,舌吐茫然。” 徐渭以才子的身份,写下了他对自己才智不足的自嘲之词。
《唾壺敲缺》是《唾壶敲缺》的繁体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唾壶敲缺》在古代的书写形式为:“唾壶敲缺。”
她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显得《唾壶敲缺》,没有全面思考问题。
与《唾壶敲缺》相关的其他成语有:想当然、知书达理。
与《唾壶敲缺》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思维狭窄、见识短浅。
与《唾壶敲缺》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眼界开阔、见多识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