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弊的意思、顿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弊的解释

[exhausted and corrupt] 困顿弊败;败坏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策》

详细解释

(1).犹疲顿。《魏书·高昌传》:“或云昔 汉武 遣兵西讨,师旅顿弊其中,尤困者因往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大王亲总三军,远临边境,寒暑骤移,不无顿弊?”

(2).废败;损坏。《国语·周语中》“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举非义兵,诛罚失当,故君之武威将见慢黷顿弊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会 关中 久雨,粮运阻絶,士卒疲於征役,器械顿弊,朝廷及军中咸以为忧。” 宋 苏轼 《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弊”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顿”在《说文解字》中解作“下首也”,本义为叩首动作,后引申出停顿、困顿、损坏等义项;“弊”原指仆倒,《战国策》注“弊,仆也”,后衍生出破败、衰败之意。二字组合后,“顿弊”在古汉语中特指因长期损耗导致的破败状态,多用于描述器物或制度的衰败,如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甲胄顿弊,则不足御锋镝。”

二、文献用例

该词在古代军事文献与政论中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两层具体含义:

  1. 物质层面的破损:《旧唐书·李勣传》载“器械顿弊”,指兵器铠甲经久使用后的残损状态;
  2. 制度层面的衰弛:明代《大学衍义补》言“法度顿弊”,形容律令纲纪的废弛现象。

三、现代应用延伸

当代语言实践中,“顿弊”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于学术论著,例如考古学研究报告中描述“出土铁器顿弊严重”,或文化评论中借喻“传统技艺在工业化冲击下渐成顿弊之势”。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现代常用词“钝弊”(迟钝衰败)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顿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顿弊”主要指困顿衰败或损坏废败的状态。具体可拆解为:

二、引证与用法

  1. 疲困衰败
    多用于形容军队、器械等因长期损耗导致的疲惫破败状态。例如:

    • 《资治通鉴》记载:“士卒疲于征役,器械顿弊”(),描述士兵因征战疲惫、装备损坏。
    • 苏轼《教战守策》提到:“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指长期和平后军事力量衰败。
  2. 废败与损坏
    强调事物因不当使用或时间推移而失效。例如:

    • 《魏书·高昌传》载:“师旅顿弊其中”(),指军队在征途中困顿损耗。
    • 三国韦昭注《国语》时提到“武威顿弊”(),形容武力因滥用而衰微。

三、近义词与语境

四、例句参考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教战守策》等原文(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悦翱翔白厉厉白专便檝禀筭鉢塞莫不定积分蚕书嘈然撤诉宕落殚形电掣风驰鼎食禘祀多才掇赚槁木死灰告罄格陵兰供佛花棍类郭璞黑货欢适交印洁名积窃捐闷举跬客道客丁赖亲揽笔蓝藻廉公民选摸秋纳用内辞娘老子蟠绕批购聘约秋风扫叶痊愈羣口涉月手函受身寿元硕学天朝田亩制度彤墀偷生图穷徒卫文旛涎涎邓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