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时的意思、识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时的解释

见“ 识时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认清当前形势或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强调对客观环境、时代潮流的敏锐洞察和正确判断。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分析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础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识时(shí shí):

指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常与“达务”“通变”等词连用,体现审时度势的智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182页。

《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补充:

识时:

明察时势,知晓时机。多用于形容人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例句:“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78页。


二、语义分析

  1. 字义拆解

    • 识(shí):认知、辨别,如“识别”“见识”。
    • 时(shí):时机、时势,如“时局”“时代”。

      组合后强调对时空背景的深刻理解,而非被动顺应。

  2. 引申内涵

    • 实践智慧:需结合现实动态调整行动(如《孙子兵法》“知彼知己”)。
    • 价值判断:含褒义,赞许能顺应历史规律者(如“识时达变”)。
    • 文化基因:儒家倡导“通权达变”,道家重视“与时俱化”,均与“识时”精神契合。

三、典型用法与例句

  1. 历史语境

    “贤者识时,愚者守旧。”(《后汉书·张衡传》)

    释义:智慧之人洞察时势,愚钝者固守陈规。

  2. 现代应用

    企业家需识时而行,紧跟数字化转型浪潮。

    释义:把握时代机遇,调整战略方向。


四、文化关联

“识时”常与以下概念联动:


权威参考

  1. 词典依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2. 经典文献

    • 陈寿. 《三国志》. 中华书局, 2006.
    • 刘勰. 《文心雕龙》.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识时”是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识时务”相同,指能够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常用于表达对时局的敏锐判断和灵活应对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词源构成
    “识时”由“识”(shí,意为认识、辨别)和“时”(shí,指时间、时势)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辨识时势”。

  2. 实际含义
    根据、、等来源,“识时”是“识时务”的简写,强调通权达变、审时度势的能力。例如:

    • 历史人物如张之洞“识时”表现为对维新派利弊的清醒认知;
    • 现代用法中,多指在复杂环境中做出符合现实的选择。

二、延伸用法

  1.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 反义词:墨守成规、不识时务。
  2. 语境示例

    • “民进党中识时务者不在少数”,体现对政治现实的灵活态度;
    • “为人当识时”,强调个人需适应时代变化。

三、权威来源佐证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完整例句,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的平襃美把总表崇鼈灵草率将事长麾尘粃成辞得君电泳低声下气滴水穿石独往恩牓遏制棼丝伏膺甘润格调黄秔江汰积木静婉精银开靥髺髮两栖植物棂角梨园门庭冥果名山大川南京市拟制刨根儿飘遥千门虬炉劝和羣伍屈眴人自为政软熟善男子绳头升行失业率直松江银滕屠郑酤通假字穨毁屯踞外传危机四伏无妄仙木贤配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