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盘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破其追袭之贼千餘,贼屯踞死守。”
“屯踞”是一个汉语词汇,详细解释如下:
发音与基本含义
读音为tún jù,意为“盘踞”,指军队、势力等长期占据某一地点,形成控制。
详细解释与出处
该词由“屯”(聚集、驻扎)和“踞”(占据、霸占)组成,常形容敌方或武装力量固守据点。例如清代魏源《圣武记》卷九记载:“破其追袭之贼千餘,贼屯踞死守。”
使用场景与相关词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军事描述,近义词包括“盘踞”“占据”等,相关成语如“虎踞龙盘”“龙蹲虎踞”也含类似意象。
“屯踞”强调长期占据并形成势力范围,常见于对军事或历史事件的叙述中。
屯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驻扎、驻守、停留等。屯字由尸部和屯部组成,屯部在字的上方,尸部在字的下方,屯字的总笔画数为13。
屯踞源自古代的军事用语,用来描述军队的驻扎状态。繁体字为屯踰。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屯踞的屯部由三个点组成,尸部由“未”字旁组成。整体形状与现代写法较为相似,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1. 军队在边境屯踞了一段时间,以防止敌人的入侵。
2. 警察部队已经屯踞在市中心,以维护治安。
3. 这支部队将在该地区屯踞并驻守,保卫边疆安全。
组词:屯驻、屯兵、屯扎。
近义词:驻守、驻扎、驻军。
反义词:离开、撤退、迁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