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纱帐。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先主 甘后 ……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 先主 召入綃帐中,於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明 高启 《梅花》诗之四:“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綃帐护香温。”《红楼梦》第七六回:“ 紫鹃 放下綃帐,移灯掩门出去。”
“绡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āo zhàng,指用轻薄的丝织品(绡)制成的帐子,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古典意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绡帐”是一个兼具实用与诗意的词汇,其古典色彩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意境塑造功能。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诗句,可参考《拾遗记》《全唐诗》等古籍。
《绡帐》是指用细薄的丝绸制成的帐幕。它常常用来装点新婚夫妇的卧室,寓意着美满幸福的婚姻。
《绡帐》的拆分部首是纟(糸)和广,部首纟表示与线、丝相关的意思,广表示与帐篷、屋子相关的意思。根据笔画,它的总笔画数为14。
《绡帐》一词来源于古代汉族的文化。在古代,绡帐是重要的婚俗用品,被用来装扮新婚夫妇的床榻,以祝福他们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繁体字中,《绡帐》的写法为《綃幛》。在繁体字中,字形更加复杂,丝绸的细薄之美也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织字有多种不同的写法。而绡帐对应的古汉字写法为「綃幛」,反映了古人对细薄丝绸的向往。
1. 我们摆放了一张绡帐,为新婚夫妇祝福。
2. 绢织工艺的精湛使得绡帐更加华丽而富有质感。
绵绣、绣花、布帘、罗帐
绸帐、丝帐
木帐、铁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