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往的意思、独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往的解释

(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独往”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详细解析,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释义:

一、哲学层面的超然独立

  1. 核心内涵
    指超脱世俗束缚,坚持独立意志,如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中“含道独往,弃智遗身”,表达对道家思想的践行。
  2. 思想渊源
    源自魏晋玄学,强调个体精神自由,如江淹《杂体诗》注引《庄子略要》提及的“轻天下,细万物”境界。

二、行为层面的具体行动

  1. 单独行动
    指不依赖他人独自前往,如《周书》记载北周武帝的军事决策“朕将独往”,突显果敢。
  2. 文学意象
    苏轼诗句“不是溪山曾独往”以独往表现隐逸情怀,章炳麟评价革命者“悍然独往”则赋予其担当意味。

三、现代应用场景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偏向,古典文本中多含哲学意蕴,日常使用更侧重行为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独往

独往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一个人独自走向某个目的地或进行某项活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独(犬部,4画)往(行部,6画)。

来源

独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危行者不共车,独往独来。”这句话意指在危险行动中,智者不轻易与他人同行,选择独自前往。

繁体

繁体字是「獨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独往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相似,只是书写风格和字形可能有些差异。

例句

1. 他喜欢独往,不喜欢参加大家一起活动的时候。

2. 尽管他人劝阻,她还是坚定地独自往前走。

3. 在那片寂静的山林中,他感受到了独往者的孤独与自由。

组词

1. 独行:指一个人独自行动。

2. 独行其是:表示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随大流。

3. 独行侠:指一个人独自行动的勇士。

近义词

1. 单独:表示一个人单独行动或存在,与独往意思相近。

2. 自行:指自己行动,与独往有相似之处。

反义词

众往:与独往相对,表示众多人一起往某个地方或进行某项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