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孟子·公孙丑上》:“ 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 赵岐 注:“ 管仲 得遇 桓公 ,使之专国政如彼。”《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贫约,一不改。”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一时朝士见 惠卿 得君,谓可倾 安石 以媚 惠卿 ,遂更朋附之。”
"得君"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结构,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用史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 "得"在甲骨文中从手持贝,本义为获得、取得,引申为受惠、达成。《说文解字》释:"得,行有所得也"(来源:《说文解字》卷2)。"君"在金文中从尹从口,本指发号施令者,《白虎通义》训:"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来源:《白虎通义·号篇》)。二字组合形成使动结构,原指臣子获得君主信任。
二、经史用例
三、现代语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日常生活使用频率较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书面语",释义:"旧指臣子得到君主重用"(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得君”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指得到君主的信任与重用,强调臣子或下属获得统治者(如帝王、诸侯)的赏识和权力委任。
核心意义
源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体现君臣关系中的“宠信”与“依附”。君主掌握绝对权力,臣子需通过才能或忠诚争取信任,“得君”即象征这种政治机遇和地位提升。
历史语境
常见于史书和典籍。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孟子》《新唐书》等文献或、6的扩展内容。
碍足碍手奥理板笏变工队别袖婢妾鱼嬖人博掩策彗秤长螭魅魍魉刺彪促忙促急第二课堂顿撼二垂泛辞蜂窝煤和氏璧华镊华爪缋罽昏星翦覆骄傲蛟炉家养嘉至寄奉肌质据凭克分子跨骑窥探雷椎吏节渑池之功命俦啸侣那些苶然沮丧牛渚怪沛滂罄控清眸轻恌穷问曲章人防如雷灌耳三槐堂畬刀收录嘶韵踏躂逃宠退伏缊奥窝线无眚小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