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市券的意思、市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市券的解释

官方发给买卖双方的券契。《唐律疏议·杂律·买奴婢牛马立券》:“诸买奴婢马牛駞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市券”是古代中国官方颁发的一种交易凭证,主要用于规范买卖双方的行为。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市券指官方发放给买卖双方的券契,作为交易合法性的证明。例如在唐代,购买奴婢、牛马等大宗商品时需立市券,否则买卖双方将受刑罚。

  2. 法律依据
    根据《唐律疏议·杂律》记载:“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说明市券是强制性的法律凭证,未按时立券会面临笞刑处罚。

  3. 使用场景

    • 经济领域:用于牲畜、人口等大宗交易,保障官方税收和市场秩序。
    • 文学比喻:元代王祯在《郭店楼记》中以“市券”代指市场交易的繁荣场景。
  4.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清代郑珍的诗句)将“市券”引申为商业契约或经济活动的象征,但核心仍围绕其作为官方文书的原始意义。

提示:需注意现代语境中“市券”可能被误用,实际古代用法更接近法律凭证,而非现代“证券”概念。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唐律疏议》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市券

市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包括“市”和“券”两个字。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市(丶)+ 券(刀)

市字的笔画:4画

券字的笔画:8画

来源

市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交易。在古代社会,人们使用市券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可以用于购买商品或交换金钱。

繁体

市券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仍然是「市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市券的字形有所不同。市字的古代写法为「巿」,而券字的古代写法为「卷」。

例句

1. 这张市券可以用来购买食品和日用品。

2. 他花了一张市券来买一本书。

组词

市井、券商、市民、票券、市场

近义词

票券、券证、凭证

反义词

现金、实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