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 代纸币的一种,“大钞”对言。大钞以“贯”为单位,小钞以“文”为单位。《金史·食货志三》:“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谓之小钞。”
(2).泛称小面额的纸币。 清 王瑬 《钞币议》:“一钞分为七等:曰五千贯,曰千贯,曰五百贯,为大钞;曰百贯,曰五十贯,为中钞;曰十贯,曰二贯,为小钞。”
“小钞”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金代纸币单位
作为金代发行的纸币类型,与“大钞”相对。大钞以“贯”为单位(1贯=1000文),小钞则以“文”为最小单位,面值包括100文、200文、300文、500文、700文等。这种分类反映了当时的货币体系设计(《金史·食货志》明确记载)。
泛指小面额纸币
在广义上,指代任何小面值的纸币。例如清代文献中,将10贯、2贯等面值称为小钞,区别于大额的中钞、大钞。现代语境中,也用于日常交易中零钱或小额现钞的统称。
“小钞”的词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理解,主流含义仍以货币单位为主。
小钞指的是面值较小的纸币或货币。它通常用来进行小额交易或零钱找零。
拆分部首:钅、尧
笔画数:10画(钅 = 6画,尧 = 4画)
小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银两的使用。在古代,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和携带,将大额银子分成了小块,这些小块就是小钞的雏形。
小钞的繁体写法为「小鈔」。
在古时候,汉字「钞」的写法稍有不同,形状更加简洁,整体上类似于现代简化字「钞」,但形态更为古朴。
1. 他手中拿着一沓小钞,准备去市场购物。
2. 这家商店只接受现金支付,但不接受小钞。
小钞可以组成其他相关词汇,如:
a. 小钞纷飞(形容大量小额纸币四处飞扬)
b. 小钞交易(指以小额纸币进行的交易)
近义词:零钱、零碎的纸币、零头
反义词:大钞、大额纸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