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扶老携幼的意思、扶老携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扶老携幼的解释

[holding the old by the arm and the young by the hand;help the aged and young;support the old and carry the young] 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

详细解释

扶着老人,领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欢迎、投奔、逃亡等场合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宋 陈师道 《上元致语》:“扶老携幼,乐闻鐘鼓之音;叠足排肩,愿见衣冠之会。”《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絶。”亦作“ 扶老携幼 ”。 巴金 《灭亡》第十章:“我亲眼看见每天早晨那些瘦得和死尸一样缠着破布的人,拿着破碗碎罐扶老携幼源源而来。”


见“ 扶老携幼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扶老携幼

指搀扶老人,带领幼童,形容群体出行时照顾弱者,体现关爱互助的传统美德。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用手支持使人或物不倒”,引申为帮助、照料。《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盲人过马路”。

  2. 指年长者。《汉语大词典》注:“年老,高龄”,泛指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群体。

  3. 意为“牵引、带领”。《说文解字》释:“携,提也”,此处强调主动引导的动作。

  4. 指孩童。《尔雅·释言》解:“幼,稚也”,代指年幼需保护者。

二、整体寓意

该成语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常见于描写逃难、迁徙或集体活动场景。如《战国策·齐策》载:“孟尝君就国于薛……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凸显百姓对仁政的拥戴。

三、语法特征

属动词性联合短语,可作谓语、状语。例:“春运期间,车站随处可见扶老携幼的旅客。”(作定语)

四、文化内涵

源自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反映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价值观,现代常用于褒扬社会互助行为,如“志愿者扶老携幼疏散受灾群众”。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影印本.
  4. 《战国策》. 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扶老携幼”是一个常用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搀扶老人、带领小孩,形容群体行动时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也常用来描述人群结队而行的场景。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齐策四》中孟尝君的故事:

孟尝君被罢官后返回封地薛邑,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百里相迎,感念他曾免除债务的恩德。

三、用法与特点

  1.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宾语、状语(例:“乡里人扶老携幼来看热闹”)。
  2. 语境范围:
    • 原指欢迎、逃难等群体活动场景;
    • 后延伸为关爱老幼的社会美德(例:“他常扶老携幼,是榜样”)。
  3. 近义词:尊老爱幼、携老扶幼。

四、典型例句


提示:如需具体典故或更多例句,可查看《战国策》《东周列国志》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鍊白鱼登舟宝座壁上观伯兄蚕纸查阅樗栎庸材初旭辞致挫强凋变诰命国恩绘像贾售激嚁击角歌九阿九龙殿酒肉兄弟钧金俊气咖啡厅空白俪裁离坚白厘麰灵材柳床六通留葬莅正棉网命麈披宫锦拑秣其味无穷鹊起缺衣少食嗓门商货生扭手无寸铁司马称好邃情琐卒同尘铜荡屠户突战外慕韦弱温存握管五浄德闲谷先酒小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