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新唐书·陈谏传》:“ 諫 警敏,尝览染署岁簿,悉能言其尺寸。”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织造》:“《唐六典》: 魏 少府属官有平準令, 宋 惟掌染。 顺帝 即位,以帝讳 準 ,故改称染署。”
“染署”是古代中国负责管理染织事务的官方机构,具体解释如下:
“染署”指古代掌管染事(如织物染色、颜料调配等)的官署,属于手工业管理机构的一部分。该词由“染”(染色)和“署”(官署)组合而成。
主要见于《新唐书·陈谏传》《唐六典》及清代梁章鉅的《称谓录·织造》等史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或染织技术,可参考《唐六典》等典籍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染署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染坊。这个词用来指代染色工厂或工坊,主要是从事染色工艺和染色业务。
染署的拆分部首是木,笔画数量为9画。
染署一词来源于古代,其中“染”指染色,用来描述将染料涂抹到织物上,使其变色或改变颜色的过程;“署”指官署、衙门的意思。在古代,染色工作常常由染坊或染署负责,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染署的繁体字为「染署」。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关于染署的古时写法,具体资料有限,无法进行确切说明。
1. 现代的染署运用了先进的染色技术,使得织物颜色更加鲜艳。
2. 这家染署以天然染料为主,注重环保。
染料、染色、染坊、纺织、织布、工艺、工坊等。
染作、染场
织署、纺署(指纺织工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