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 汉 郑玄 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
(2).借指碑石。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举其要者,揭诸丽牲以餉来世。”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谓宜述徽迹,表之后来,是用伐石西山,鐫词丽牲。”
“丽牲”是古代祭祀相关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原义:祭祀仪式中的系牲行为 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如牛、羊等)系在宗庙石碑上的礼仪流程。该词源自《礼记·祭义》记载的祭祀场景:“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
二、引申义:代指碑石 因石碑在祭祀中的核心作用,“丽牲”逐渐成为碑石的代称。例如:
该词从具体祭祀动作发展为碑石的借代词,体现了古代礼制与器物功能的关联性。需注意其现代使用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丽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丽”表示美丽、漂亮,而“牲”则指的是牲畜。因此,综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指美丽的牲畜。
《丽牲》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丽:丶(一画) + 一(一画)
牲:牛(四画) + 口(三画)
《丽牲》一词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诗词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具体的起源并无确切的资料可考。
《丽牲》的繁体字形为「麗牲」。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关于《丽牲》这个词,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无法确定,因为古代汉字的演变和变化非常复杂。
以下是使用《丽牲》这个词的例句:
1. 去年春天,我参观了一家养殖场,看到了一只非常美丽的丽牲。
2. 那名画家以其独特的技法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丽牲。
与《丽牲》相关的组词有:
1. 丽景(美丽的风景)
2. 牲口(牲畜)
3. 宠牲(宠爱牲畜)
与《丽牲》相关的近义词有:美丽的牲畜、漂亮的牲畜。
与《丽牲》相关的反义词有:丑陋的牲畜、破旧的牲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