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识的意思、明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识的解释

(1).透彻了解。《孔丛子·陈士义》:“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

(2).高明的见识。《晋书·荀勖传》:“又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余尝观 羲之 諫 殷浩 北伐书,喜其事理通畅,深中当时之弊;劝其辑和朝廷,又见明识远略。”

(3).明理,有见识。《南史·刘穆之传》:“其妻 江嗣 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母 成国太夫人 程氏 ,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明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g shí(注音:ㄇㄧㄥˊ ㄕˊ),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透彻了解
    指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例如《孔丛子·陈士义》中“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强调对人生境遇的透彻认知。

  2. 高明的见识
    表示卓越的见解或判断力。如《晋书·荀勖传》记载,荀勖通过观察饭菜推断其燃料来源,众人叹服其“明识”。

  3. 明理、有见识
    形容人通晓事理、富有智慧。例如《南史·刘穆之传》提到刘穆之妻子“甚明识”,能明辨是非;宋代苏辙也以“明识过人”形容母亲程氏的聪慧。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南史》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明识》的意思

《明识》指的是清楚明了的知识或认识。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明”和“识”。它表示对某一事物或领域有深刻理解和了解。

《明识》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明识》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日”和“讠”。其中,“日”是意为太阳、光明等事物,通常作为部首,表示与光明、明亮相关的含义。而“讠”则是表示与语言、言辞、口腔相关的事物。

《明识》的笔画总数为13画。其中,字“明”有8画(日为4画,丨为1画,口为3画),字“识”有5画(讠为2画,心为4画)。

《明识》的来源

《明识》一词源于《易经·系辞上》:“文明大明,于明识也。”在这里,“明识”表示对于文化知识之明晰和了解。

《明识》的繁体

《明识》的繁体字为“明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明”字通常为直写形式,由上面的三点(代表日)和下面的口形成。而“识”字在古代也有多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是由上面的三点和下面的心形成。这些古代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代常用的写法。

《明识》的例句

1. 他具备了很高的学术素养和广博的明识。

2. 钟老师对于教育理论有独到的明识。

3. 这本书是一本很适合启蒙的读物,能帮助孩子们增加很多明识。

组词

明智、智慧、见识、认识、知识

近义词

明了、明白、了解、懂得

反义词

糊涂、迷糊、不解、愚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