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生忍的意思、无生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生忍的解释

佛教语。谓通达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心。《智度论·出到品》:“无生忍法者,於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唐 顾况 有《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诗。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证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可思议解脱,莫极於《维摩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生忍是佛教术语,指对佛法中“无生无灭”真理的深刻领悟与安忍不动的境界,源于梵语“anutpattika-dharma-kṣānti”(安努波提迦达摩剎那提)。该概念最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其中记载“无生忍者,谓观一切法无生无灭,心不动摇”。唐代高僧窥基在《成唯识论述记》中进一步阐释,称无生忍是菩萨修行阶位中“十地”之第八地所证悟的智慧,能如实知见诸法实相。

《仁王护国般若经》将无生忍分为下、中、上三品,对应不同修行层次:下品对应初地至六地菩萨,中品为七地至九地,上品则属十地菩萨及佛果。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指出,此境界包含“信忍”(理论认知)与“证忍”(实证体悟)双重内涵,需通过禅观实践达到对缘起性空的直观把握。当代佛教学者方立天在《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强调,无生忍不仅涉及哲学思辨,更是宗教实践的核心目标,贯穿于止观双修的全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无生忍是佛教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定义与词源

  1. 基本含义:指通达“无生无灭”的真理后,内心保持不动不摇的状态。这一概念强调对佛法实相的深刻领悟与安住()。
  2. 词源构成:由“无生”(不生不灭的实相)和“忍”(安住、不动心)组成,源自佛教经典《维摩经》《智度论》等()。

二、核心概念

三、修行意义

  1. 内在要求:摒弃私欲,以慈悲心接纳一切苦难,如典故中“无生忍辱菩萨”的忍辱修行()。
  2. 终极目标:通过安住实相,达到解脱生死轮回,最终回向娑婆世界以弘扬佛法()。

四、总结

无生忍不仅是哲学层面的领悟,更是实践中的心性锤炼,融合了智慧与慈悲的修行路径。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术语体系,可参考《维摩经》《智度论》等典籍(综合)。

别人正在浏览...

白黑众本白布便羽勃缪磻石传递楚体寸阴尺璧大拉拉牴梧方麯方岳蕃援匪夷戆钝耕畬诡蹇瞽师涵造鹤迳鹖鸟冠合心合意洪英呼唤节矜忌故精记衿甲金室居彝矿山隶楷马曹芼羹密用偏从扑臕乾鸟琼音脐脂自照荣荂三名三高傻大个儿瘆得慌生变社群设数首肯收募睡声厮觑绦脱陶文天壍捅漏子头鸡頽散王马硙碾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