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汉书·严助传》:“朝有闕政,遗王之忧。” 颜师古 注:“言朝政有闕,乃使王有忧也。”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中外之议,谓公不司文柄,为朝廷闕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农末之相倾,而平糴之法不立;贫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数无限,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
“阙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析如下:
“阙政”指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该词由“阙”(quē,意为缺失、过失)和“政”(政治措施)组成,强调政策或治理中的不足或错误。
如今该词多用于历史或学术讨论中,形容政策失误或治理缺陷。例如,分析古代王朝衰亡时,常以“阙政”指代制度性弊端。
“阙政”一词揭示了政治措施的不完善性,既可用于历史评价,也可借古喻今。其核心在于通过“缺失”与“政策”的结合,强调治理中需警惕的漏洞与错误。
阙政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国家政务的缺陷或错误。它表示政府的失职或过失,政治上的差错。
阙(què)的部首是门,由6画组成;政(zhèng)的部首是攴,由9画组成。
阙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用来描述政府的缺点和过失,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被引用。
阙政的繁体字为闕政。
在古代汉字中,阙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较早的写法将阙写成“闕”,政写成“政”,两字合在一起形成“闕政”。
1. 他的领导方式存在阙政,导致了部门的低效运作。
2. 这次事故揭示出政府的阙政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阙政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新的词语,例如:
- 阙政风气:指政府出现的不良风气和违法行为。
- 阙政之责:指政府由于失职而应承担的责任。
- 近义词:政务缺陷、政府失职
- 反义词:善政、良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