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诗箧。放诗稿的小箱子。 宋 叶适 《送潘德久》诗:“未有羽书吟自好,全提 白下 入诗匳。”
“诗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ī lián,其核心含义指存放诗稿的小箱子,类似于“诗箧”。以下是具体解释:
基本释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诗匳”指专门用于存放诗作的小型容器,常用来收纳手稿或诗卷。这一用法在宋代文献中已有体现,例如叶适《送潘德久》诗中提到“全提白下入诗匳”,这里的“诗匳”即指收纳诗稿的箱子。
延伸理解
该词属于古典文学中的特定表达,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相关研究文献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诗词集或古代文房用具相关记载。
诗匳(shī xiān)是一个词语,它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存放着丰富诗歌作品的宝匣”,形象地比喻诗歌的集藏或收藏。
诗匳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它总共包含有11个笔画。
诗匳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卖炭翁》中:“诗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五更炭市开市日,卖炭翁叫卖声咽。唤起炭车唤不得,惜时如命向前跑。竟日牵羊市如云,蜀客此中买炭翁。嗟尔远道之人,何畏秋来之须炭。世人不识卧病者,行到炭家即炭知。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病中狂。病中狂,拥篮炭,担簦杖,着短裳。炙手可热心不热,唱名独坐对青冢。满眼落炎景色里,两个黄鹂鸣翠柳。万家杨柳青青绿,五里荷花深深红。冢头枯杨垂杨死,石下松冈松直径。”刘禹锡以“诗匳”形容自己丰富的诗歌创作。
繁体字中,“诗匳”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诗匳”写作“詩匣”。
这本诗匳中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古代诗歌作品。
诗家、诗坛、诗圣、匣子、宝匣
诗库、诗藏、诗集
散文、非诗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