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逢留的意思、逢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逢留的解释

青海省 贵德县 境内 黄河 的别名。《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居延 都尉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此 大河 即 黄河 。 河水 至此有 逢留 之名,在二 榆谷 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逢留"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古地名,主要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以下从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逢留(Féng liú)

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条河流名称,特指黄河上游的一段河道,位于今青海省境内。该词源自东汉时期对羌人活动区域的记载,后成为古代地理文献中的专有名词。


二、历史文献依据

  1. 《后汉书·西羌传》

    记载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在征讨羌人时,“筑城坞于逢留大河上”,即于今青海贵德县附近的黄河段修筑军事要塞。此处“逢留大河”即指黄河上游1

    原文:“友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

  2. 《水经注·河水》(北魏·郦道元)

    进一步明确“逢留”为黄河分支,称其水“出塞外,南流经逢留山”,位置约在今青海贵德至尖扎县一带2

  3.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

    延续前代记载,称“逢留川”为汉代屯兵要地,属金城郡辖境(今甘肃兰州至青海东部)3


三、地理定位与现代对应


四、语义演变与构词分析


五、学术引用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

  1.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东汉分图),标注逢留水位置;
  2.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分析河湟地区交通与逢留古城军事作用。

“逢留”是黄河上游的古称之一,承载东汉至宋代的边疆军事与地理记忆。其释义需依托历史文献,现代语境中仅作为学术术语或文化遗产名称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逢留”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词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逢留”是青海省贵德县境内黄河段的别名,属于古代文献中对该河段的特定称呼。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东汉时期居延都尉贯友在“逢留大河”附近修筑城坞、桥梁的史实。

  2. 历史背景
    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逢留大河”即黄河在二榆谷北段的古称,反映了汉代对黄河上游地理的认知。现代学者考证认为,“逢留”特指今青海贵德县附近的黄河流域。

  3.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网络资料(如)提到“逢留”作为成语,表示“遇到并停留”,但这一用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与字面拆分释义有关,需谨慎参考。

“逢留”主要用于历史地理文献中,指黄河在青海贵德县的古称,而非现代常用词汇。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依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着暴厉暴民抱厦抱影杯托采购虫孽催化翠篁道左蝶拍定购东牀娇客渡船多言数穷二韵诗凤翥龙翔高师虼蚤狗吠之惊规绳矩墨骨碎补还寿经亥正寒窓红外线户品毽儿讲盘子见鬼人旧手急战巨匠俊楚流劫六文履迹命代拿把曩岁潜移暗化起灭穷壤曲江会戎荒叁天两地商风圣母世典实受思归张翰酸切睢苑铜子吐緑脱出外语系窝鲁朵乌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