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六字心传的意思、十六字心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六字心传的解释

(1).指《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 宋 儒把这十六字看作 尧 、 舜 、 禹 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 任继愈 等《中国哲学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节:“ 朱熹 等认定这十六个字是 尧 舜 禹 三圣相传的道统的真传。以后 宋 儒称为‘十六字心传’。”参阅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2).借指传家宝。《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如今就把这份衣鉢亲传给你,也算我家一个“十六字心传”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六字心传指中国儒家思想中相传由尧、舜、禹一脉相承的十六字核心心法,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解析与哲学内涵

  1. 人心惟危

    “人心”指人的自然欲望与情感,“危”意为易陷于偏私、动荡不安。强调凡人易受私欲干扰而偏离正道。

  2. 道心惟微

    “道心”即天赋的道德本性,“微”指精微难察。说明道德本心隐微难显,需通过修养方能体认。

  3. 惟精惟一

    “精”指精研义理,“一”为专一持守。要求以专注精神辨析天理人欲,坚守道德纯粹性。

  4. 允执厥中

    “允”即真诚,“中”为不偏不倚的中道。主张以诚敬之心践行中庸之道,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思想史地位

此十六字被宋明理学家奉为“圣圣相传”的心法要义。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将其定位为儒家道统的核心,认为其揭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路径。程颐更直言:“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凸显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实践意义

十六字心传奠定了儒家内圣之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心传"词条
  2.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十六字心传"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十六字心传”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代理学家(如朱熹)将其视为尧、舜、禹三代圣王相传的治国与修身核心原则,也被称为“圣人心法”。

详细解释:

  1. 分句含义:

    • 人心惟危:指普通人的欲望容易偏离正道,需警惕其危险性。
    • 道心惟微:道心即符合天理的本心,微妙难明,需通过修养才能显现。
    • 惟精惟一:强调专注精研与专一持守,以明辨道心与人心的区别。
    • 允执厥中:意为诚实地践行中正之道,保持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
  2. 历史地位:

    • 儒家认为这是圣王治世的核心心法,从尧传至舜、禹,再经汤、文王、周公、孔子等一脉相承。
    • 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将其升华为儒家道统的核心依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目标。
  3. 应用意义:

    • 个人层面:主张通过内省与克己复礼,达到道德完善。
    • 治国层面:要求统治者以中正之道治理国家,平衡各方利益。

其他说明:

更多背景可参考《尚书》原文及朱熹《中庸章句序》。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旃檀表丈人冰容不丹雠寇辞条瓷枕毳罽翠菅村末达尔文学说掉盏子蹀跶遏防方府锋鍉个能庚泥弓把龟龙片甲过厚横眉毛竖眼睛很戾患处搅混教猱升木讦斥进可替不矜贞坎男老休聊以自娱蠡母明月珰貊泽脑麝贫短牵絓青荷扰紊山菌删落梢天深耽释例诗葩师昭逝者如斯手民书簏宿铁刀田叟天下一家铜驼陌位势威武无行止瞎咕咕萷槮西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