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释他人或自己著作内容的凡例。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又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歷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同之説,释例详之也。”
“释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释例”由“释”(解释)和“例”(例子、条例)组成,指通过解释并举例或阐明条例的方式说明问题。常用于学术著作中,作为阐释内容体例或规则的说明,例如《春秋释例》这类书名中的用法。
2. 具体应用场景
3. 历史与出处
最早见于《春秋经传集解序》,杜预将著作的体例分类并命名为《释例》,目的是让学者通过对比异同来理解内容。后世沿用这一形式,如清代经学著作中的“释例”部分。
4. 相关扩展
5. 造句示例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现代用法案例,可参考历史文献或语言学词典。
释例(shì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解释、阐述、解说。它是一个动词,常用于指解释某个问题或概念,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或明白。
释例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讠(讠字旁)和列(列字底)。它总共有11个笔画。
释例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在繁体字中,释例的字形为釋例。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变化。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释例在古代写法中,它的字形为釋例,并且没有分开的部首,字形整体而成。
1. 他详细地释例了这个概念,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
2. 这本书给出了很多例子来释例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3.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来释例这个理论,让大家都能理解。
组词:释义、例证、阐释。
近义词:解说、讲解、诠释。
反义词:模糊、含糊、不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