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君滩的意思、使君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君滩的解释

(1).滩名。在今 四川省 万县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江 水﹞又东径 羊肠虎臂滩 。 杨亮 为 益州 ,至此舟覆,惩其波澜, 蜀 人至今犹名之为使君滩。”

(2).滩名。在今 湖北省 宜昌县 西大江中。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四:“ 使君滩 急风涛阻, 神女臺 荒云雨多。” 吴翌凤 笺注:“《一统志》: 使君滩 在 东湖县 西一百十里大江中, 汉 刘璋 遣 法正 迎 昭烈帝 入 蜀 经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君滩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处著名险滩地名,其释义与历史地理紧密相关,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使君滩指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处险滩,因与“使君”(汉代对刺史或州郡长官的尊称)的历史典故相关而得名。其名称承载了官职文化(“使君”)与自然地貌(“滩”)的结合,属专有地名。《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滩名,在今四川省万县东”,强调其地理属性及历史渊源。


二、地理位置考据

  1. 主流记载(四川境内)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载:“江水又东径使君滩……昔杨亮为益州刺史,经此舟覆”,明确其位于古益州(今重庆至四川段)长江水域。唐代《元和郡县志》进一步标注为“万州南至江二里”,即今重庆市万州区境内。

  2. 其他说法(湖北境内)

    宋代《太平寰宇记》提及夷陵(今湖北宜昌)亦有“使君滩”,但学界多采信四川说,因早期文献记载更详实。


三、历史典故溯源

名称直接关联两位历史人物:

  1. 东汉李膺:任益州刺史时,因执法严明被诬“冤杀”江中巨蛟,百姓哀其遭遇,称遇难处为“使君滩”(见《后汉书·党锢列传》注引《益部耆旧传》)。
  2. 三国诸葛亮:民间传说其出师伐魏途经此地,舟楫触礁,后称“使君滩”(地方志《华阳国志》有衍生记载)。

四、名称文化内涵

“使君”作为对州郡长官的敬称(如乐府诗《陌上桑》“使君从南来”),赋予该地名鲜明的职官文化色彩。险滩冠以“使君”,既暗喻宦海沉浮之险,亦反映民众对清官的纪念心理,体现中国古代地名中“以人喻地”的思维特征。


五、文学意象影响

唐代诗人李白《长干行》名句“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中“滟滪堆”常与使君滩并称,成为长江险阻的象征意象。刘禹锡《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亦隐含此类险滩群的文化记忆。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水经注》(郦道元,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太平寰宇记》(乐史,中华书局影印本)
  4.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常璩撰,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使君滩”是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和文学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使君滩”主要指两处古代长江流域的险滩地名:

  1. 四川省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记载,杨亮任益州刺史时在此覆舟,后人为警示水险,以“使君”命名该滩。

  2. 湖北省宜昌县(今宜昌市)西长江中
    据清代《一统志》记载,东汉末年刘璋派遣法正迎接刘备入蜀时曾途经此滩,因而得名。


二、历史典故


三、文学引用

清代诗人吴伟业在《赠荆州守袁大韫玉》中写道:“使君滩急风涛阻,神女臺荒云雨多”,借险滩暗喻仕途艰险。


四、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使君滩”作为成语,表示“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建议进一步查阅《水经注》《一统志》等古籍原文获取更详细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坝地棒头出孝子摽揭鄙昧卜右漕漼阐敷抄刼澄浆泥尘秽齿至之车宠服丛重骀它稻雁得性殿魁返魂梅风海峯峻丰禄分量覆尸干浄利落和声和颜胡搅蛮缠掍合监帅借春对谨信金鵶拘作矿山廉明灵位留守緑幺买王得羊拿糖作醋攀沿喷涌扑漉孅犁浅下绍袭蝨虮市两石羊顺比熟诵癙忧熣灿所自焘育特奏名天造草昧铜綫头足异处絃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