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张鲁 的称号。《后汉书·刘焉传》:“ 陵 传子 衡 , 衡 传於 鲁 , 鲁 遂自号‘师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有 张嗣宗 者,挟妖术作符籙,自称 汉 师君三十三代孙。”
“师君”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历史人物称号(主要含义)
指东汉末年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的自称。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张鲁继承祖辈张陵、张衡的教派后,自封“师君”,集宗教领袖与地方统治者身份于一体。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也提到后人假托“汉师君三十三代孙”之名行事的记载。
对师长的尊称(次要或衍生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对老师或师长的敬称,强调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理念。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或误用。
注意:在历史文献和权威解释中,“师君”主要指张鲁的称号,而作为尊称的用法需谨慎考据。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
《师君》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称呼师傅、老师或导师。这个词常用于尊称对自己有指导或教育影响的人。
根据《康熙字典》,《师君》这个词的部首是“帀”(希字帽),总笔画数为13。
《师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古文献中。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師君」。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在古代,师字的写法是「渚」,读音与现代的「师」相同,而君字的写法是「覠」,读音与现代的「君」相同。因此,《师君》在古时的写法是「渚覠」。
1. 我的老师教我很多东西,我真的非常感激师君的教导。
2. 他是一位杰出的导师,我们都称他为师君。
师长、师傅、师承、师生、师表
导师、老师、师傅、教师
学生、徒弟、门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