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门。《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其他官员和随从则从两侧的闼门步入。”
“闼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闼门(拼音:tà mén)指小门,尤其指建筑中较小的门或侧门。例如《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提到:“其他官员和随从则从两侧的闼门步入”,说明其常用于描述非主入口的通道。
单字解析
古代用法
汉代称禁门为“黄闼”,可见“闼”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
现代汉语中,“闼门”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描述中,强调建筑结构的细节或等级区分(如官员与随从通过不同门进入)。
“闼门”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的门类或空间位置。
《闼门》是指古代大门中夹在正门和侧门之间的小门。它起到隔断内外的作用,类似于现代的门厅。
《闼门》是由部首门(mén)和拆分笔画兑(二)组成。
《闼门》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远游篇》中,原意指的是门前小巷中的门洞。后来引申为大门中的小门。
《闼门》的繁体字为「闥門」。
古代汉字写作「闥門」的写法略有不同,门字下方多加一横,类似于「闩」字。这种写法更能凸显出闼门具有隔断的功能。
1. 她推开闼门,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厅。
2. 他们一家人围坐在闼门前,欢聚一起度过欢乐的周末。
闼侧(指闼门左右两侧的狭窄空间)、闼墙(指闼门的两侧墙壁)。
阑门、隔门。
正门、侧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