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绝食的意思、绝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绝食的解释

[fast] 断绝进食;断绝饮食(自6*杀或表示抗议)

详细解释

(1).粮食断绝。《史记·高祖本纪》:“ 汉 军絶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餘人,被甲, 楚 因四面击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定》:“ 刘文定公 纶 , 武进 人,少时家贫窶,曾至絶食。” 鲁迅 《坟·灯下漫笔》:“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

(2).拒绝进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絶食也。”

(3).多用于表示抗议或自6*杀。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怨懣,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清 戴名世 《王烈妇传》:“烈妇哭踊絶食,欲从死,舍人诸子及家众皆止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为了争取改善政治犯的生活,他仍然领导了监狱的绝食斗争。”

(4).暂停进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杨因 见 赵简主 ,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 闻之,絶食而嘆,跽而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绝食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绝食”指主动断绝饮食的行为,通常具有特定的目的或象征意义。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定义
    指完全停止进食,不摄入任何食物或饮品,即“断绝饮食”。根据语境不同,可细分为两类:
    • 被动绝食:因客观原因(如饥荒、战乱)导致食物短缺(如《史记》中“汉军绝食”的记载)。
    • 主动绝食:主观拒绝饮食,常见于抗议、自杀或宗教修行等场景。

二、历史与文学用例

  1. 传统文献中的体现
    • 唐代《李娃传》记载“绝食三日”以表达人物怨愤,清代《王烈妇传》描述烈妇通过绝食殉节。
    •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以“几乎要绝食”隐喻贫困状态。

三、目的与形式

  1. 主要用途
    • 政治抗议:如监狱囚犯通过绝食争取权益。
    • 个人决心:表达强烈立场或情感(如自杀倾向)。
    • 宗教仪式:部分宗教将短期禁食作为修行方式(需与“斋戒”区分)。

四、健康风险与建议

  1. 注意事项
    绝食超过72小时可能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医学建议如需进行断食,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短期实施,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医学研究,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古籍案例及现代健康指南。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绝食

绝食是指完全停止进食,不摄入任何食物来维持生命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人只能坚持数天到数周的绝食,之后会出现身体机能衰竭,甚至死亡。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绝食的拆分部首为绞月,笔画为10画。其中,绞的意思是缚住,月的意思是肉。绞月合起来表示被缚住肉,暗指人没有进食。

来源

绝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一篇中,表达了追求精神上的养生和修炼的观点。后来,绝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手段,用于抗议、示威等行动中。

繁体

绝食的繁体字为絕食。

古时候汉字写法

绝食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絕食。絕的意思与绝相同,食的意思是食物。

例句

他决定绝食抗议政府的不公。

组词

推绝、拒绝、断绝、绝路、绝望。

近义词

禁食、断食。

反义词

进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